本文参与永冬泩双月征文第三期【旧】
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岁月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湮没了多少英雄人物,而被人遗忘的普通人又何止千万。是啊,普通人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怎么能数得过来呢?又怎能不被人遗忘呢?
我的父亲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他离开人世二十八年了。别说外乡没几人知晓,就是本村的村民,恐怕也早已忘记了吧。然而父亲对于我来说,并没有随着时间悄悄流失,而有稍须忘却。我对他的思念如月沉日升,昼夜交替,绵绵无绝期。
往事烟云如歌,存在于记忆的光盘中。打开父亲的人生日历,犹如掀开一张张充满五颜六色的图画,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清晰地看到了,父亲在那充满痛苦和欢乐、充满无奈和忧伤的年代,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越过生活的坎坷。
父亲生于上世纪二十世纪初,他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在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年代。
当时的中国,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呻吟,穷人在饥寒交迫中挣扎,当时的祖国被巨大的悲哀笼罩。
父亲生前和我谈起,他亲身经历的那段悲愤的经历时,唏嘘不已。
日本鬼子的膏药旗在冀中平原像灵幡一样游荡时,穷人平静的生活就被活生生地搅乱了。
鬼子在离我村十五里地的辛庄,盖了一座炮楼,四处抓人去给他们修炮楼。父亲和同村的好几个人,都不幸被鬼子抓了去。日本鬼子真不拿中国人当人看,干了没几天,父亲和许多同被抓去的人,实在忍受不了,那在皮鞭下没日没夜的繁重劳动,夜晚休息时,被抓去的壮丁,悄悄商议着如何逃出魔窟 。众人一拍即合,决定当晚就瞅空逃跑。
半夜过后,众人趁鬼子不注意溜出炮楼。正当人们庆幸,终于逃出了鬼子的魔掌时,突然,炮楼上探照灯刺眼的灯光,照住了惊慌失措的人们。机关枪“哒哒哒”地响了起来,子弹从人们的头顶飞过,射入土中,众人吓得爬在地上不敢动。父亲一看势不妙,再跑就会立马没命。父亲大喊“鬼子发现我们了,再跑就会被打死,赶紧往回跑,以后另想办法。”众人一看走投无路,只好极不情愿地又返回炮楼。
第二天,鬼子把所有壮丁集中在一起,追问昨夜的事是谁领的头,众人都默不作声。鬼子见状,不分青红皂白地随便从人群中拽出一人,硬说他是带头的,立马便要处死。此人的一个本家兄弟,不忍眼睁睁地看着兄长白白送死,上前求情说:“俺哥是个本分人,求求你们别杀他。”鬼子一听,立马放了刚抓的那个人,随后把求情人抓了起来,二话不说,不管那个人如何喊冤,鬼子还是毫无人性地残忍地杀害了那个青年。鬼子威胁说:若再跑,这就是下场。
然而这群壮丁并没有被吓住,父亲和好几个壮丁,还是瞅准一个机会,冒着杀头的危险,机智地逃出了那座人间地狱。父亲生前每每讲起这件事,就忍不住唏嘘和带有一点儿庆幸。
“苦菜花儿开,遍地黄,鬼子汉奸似豺狼。”鬼子汉奸的烧杀抢掠,令百姓苦不堪言,穷苦的百姓挣扎于死亡线上。古语说“饱暖思淫欲,饥饿生盗贱。”饥饿使有的人挺而走险,走上了打家劫舍的邪路,我们这里的土话叫“老抢儿”。
父亲的一个亲戚,也加入了老抢儿的队伍。有一天,那个亲戚来找父亲,劝父亲也当老抢儿:“你加入进来,保管让你过上吃香的喝辣的日子。”父亲听后,没有丝毫犹豫,就果断拒绝了那个亲戚的好心邀请,并且还直言相劝:“我不会干,你也别再干了,这不是正经路子,不会长久的。”那位亲戚一看话不投机,劝不动父亲,也不再强求,便识趣地离去。
不久,父亲得知那位亲戚东窗事发,被当时的政府枪毙了。办案人员知道父亲与那个亲戚的关系,暗地在村里调查了父亲许久,而父亲却蒙在鼓里一无所知。调查来调查去,村里没一个人说父亲的不是,都说父亲是一个诚实、本份的老实人,办案人员才消除了怀疑。若有一点儿盗抢行为,恐怕父亲也会大祸临头。
我时常有些不解,为什么父亲能无所畏惧?为什么能不为不义之财所动?当某一天,父亲在和我闲聊中讲到了一件事,从这件事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父亲在村里上小学时,教他们识字的老师中有一位叫李镜湖。李老师教学非常认真,生活却异常清苦。父亲曾亲眼看到李镜湖老师午饭只喝一小碗米粥。父亲当时万万想不到李镜糊老师竟然是共产党!教师只是他公开的身份,暗地里却在做着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
隆尧解放后,李镜湖老师被选为隆尧县第一任人民县长。父亲得知这一消息,又是惊讶又是兴奋,想不到教他们认字的李老师,当上了县长!父亲与我说起此事时,满脸的自豪。
父亲的学名叫李剑。这个学名是不是李镜湖老师为他起的,我从没问过父亲,父亲也没说过,这永远成为了一个谜。但我总觉得父亲这个学名含有深义,李剑,利剑。给父亲起这个名字的人,一定是希望父亲能像利剑出鞘一样,斩尽无恶不作的日本侵略者,斩尽人间一切的丑恶和不平,斩尽人间一切的妖魔鬼怪,让穷苦百姓过上太平安康的日子。有这样崇高理想人,在当时的我们村,除李镜湖老师之外谁又有如此高的水平?而李又是父亲熟悉又崇拜的老师,所以说,父亲的学名极有可能是李镜湖老师所起。
很遗憾,我没有问父亲,他的李老师都教了什么知识给他们。有没有教他们“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有没有教他们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没有教他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以及“大刀向鬼子们的上砍去……。”不得而知,但在后来我和父亲的朝夕相处中,看到父亲在和邻里相处中,不欺压弱少,在生产队干活时,总挑别人不愿干的繁重活儿干,回到家里再累也无怨言。从父亲的一言一行中,我似乎看到了李镜湖老师对父亲的一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路遥在《人生》开篇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侯。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父亲的旧时光,再次证明这段话是多么的正确。
29,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