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开始共读《安妮日记》的第1~96页,今天的主题是:生命中,没有无法改善的关系,只有没有用心经营的关系。
和一个人吵一架后你才会真正了解他,那时你才能判断他们的真实品性。
——安妮·弗兰克
1.
日记本是作为安妮13岁的生日礼物来到安妮身边的,她非常兴奋,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写过日记。
安妮认为“纸比人有耐心”,想在日记本中写下深埋在心里的各种事情,她给日记本起了个名字叫“吉蒂”。从第五篇日记开始,每篇日记都是以信件的形式,向“吉蒂”吐露她的心声。
未藏匿之间,安妮家境优越,貌美如花,身边经常有男孩子围着她转,和女同学的关系也很融洽。但是,她却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应该说,她觉得身边的人不值得她吐露心声,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这说明安妮是敏感和敏锐的。
安妮不太喜欢数学,她在数学课上讲话,让数学老师很恼火。数学老师的惩罚是:让她连续写了三篇关于“话匣子”的作文。安妮的每编文章都文采斐然,语言风趣,但改变不了在课堂上讲话的坏习惯。直到第三篇文章,数学老师的题目是《爱饶舌的鸭小姐说:嘎嘎嘎》。
这个题目让全班哄堂大笑,安妮别出心裁,在朋友的帮助下,用诗歌的形式写了一个鸭妈妈、天鹅爸爸和它们的三只鸭宝宝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鸭宝宝们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天鹅爸爸把它们咬死了。数学老师正确地看待这个冷笑话,在课堂上多次诵读了这首诗,并从此不再批评安妮在课堂上讲话。
这是一个多么美的教育故事,安妮的文学天赋可见一斑,我们更是从中看到了老师对学生充满尊重的爱和理解。
回想我女儿三年级的时候,由于数学考了60多分,被老师罚站,小姑娘哭哭啼啼不肯去,老师对其拉拉扯扯发生肢体冲突,并多次在不同场合羞辱她,从此,女儿的数学一蹶不振。
我不知道我女儿的老师当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处理这件事情,但是,我没有感觉到她对学生的尊重。但凡她能够尊重孩子一些,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2.
在书中,安妮多次提到与母亲的关系不够融洽,她不喜欢自己的母亲,认为自己的母亲狭隘、神经质、爱挑剔。她发现母亲对待她与姐姐的态度非常不同。姐姐做错了事,事情很容易了结;而安妮做了妈妈不允许的事,就遭受妈妈的训斥,接着“全家人都卷了进来”。安妮感觉自己“和他们格格不入”,“他们在一起其乐融融,我宁愿独自感伤。”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有的两个女儿的家庭所特有的家庭关系特点,还是说只有个别家庭会这样子。我也是在一个只有两个女儿的家庭长大的。我和母亲的关系也不够融洽,而母亲与姐姐之间,关系却比我好得多。小的时候,我非常嫉妒她们之间的关系,当她们两个人在一起嬉笑聊天的时候,我永远插不上嘴。偶尔说上一两句,会被斥责为“小孩子,不要乱说话。”在原生家庭,我永远是一个没有地位的边缘人。
读《安妮日记》,我非常理解安妮的心情,孤独、怨怼,无处可以诉说的空洞和无助,让我如复临其境。
我不知道我的母亲和姐姐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要这样对我,也无法理解安妮的母亲和姐姐为什么要这样对她,也许这一切都是冰山一角的潜意识,那么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庞然大物又是什么呢?
对于小孩子来说,成人与他们交流的方式变成了他们内心的声音,他们在和他人一起愉快玩耍时建立社交技能。儿童只有被父母倾听后,才发现自己有力量改变环境和自身的处境,也是从接纳之后开始学会倾听别人并做出细腻反馈。这种环境的缺失,对孩子的情商有很大的影响。在我成人之后,我发觉我和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力感,这些与我少年时期在原生家庭所处的尴尬地位不无关系。
在书中,安妮对大自然有一种无上的崇拜和敬仰,特别是书的后半部分,她谈到自己一旦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就觉得身心放松。我想,这和她与母亲、姐姐的关系一向比较紧张是有关系的。
3.
在密室里,八个人的生活,经常发生磕磕碰碰,安妮作为年龄最小的合居者,经常受到众人的指责。虽然她与母亲的关系让人叹息的,但是,她的母亲是一个三观很正的母亲。安妮母亲善良、仁慈、有爱,对朋友比较宽容,懂得忍让。
而一起藏匿的范·丹太太,却远远没有安妮母亲这样优秀的品格。安妮多次谈到她的很多令人作呕的行为。比如:故意忘记洗碗留给安妮去洗、经常和丈夫吵架、对安妮横加指责、认为弗兰克夫妇对安妮的教育是失败的、和杜塞尔先生调情、在食物分配上为自己一家多占多吃、不肯为了维持藏匿生活而出售裘皮大衣、准备将售卖大衣的钱留在战后买新的、阻挠儿子阅读关于女性的书籍,等等。这一切,将一个愚蠢、贪婪、自私、狭隘、虚伪、空虚、毫无远见的家庭主妇,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们知道,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母亲的影响是不可替代和极其深远的。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彼得,在安妮眼里是腼腆、自卑、拙笨、敏感、懒惰、情绪极度不安。
而安妮,虽然与母亲的关系不够融洽,但当范·丹夫妇和杜塞尔先生对她进行指责的时候,母亲却坚定地站在她这一边,这给予了安妮莫大的安慰和信心。同时身教大于言传,母亲身上优秀的品格,也让安妮的为人处事有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她善良、勇敢、坚定,努力,能够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对善恶有正确的评判标准。这一切,都为一个孩子成长的高度和远度奠定了基础。
我们知道,孩童时代的经历对个人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任何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爱需要学习。每个人都要尝试着恰当地表达对亲人、对朋友、对伙伴的爱。只有我们表达出来的爱,能够被对方接受,并感受到深深的爱意,这种爱才是真正的爱。
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大事不多,小事不少,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往往体现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只要心中有爱,就必须用心地去经营彼此间的关系。爱我,就请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