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颐和园
或许是由于此次疫情把人们圈在家里太久的原因,不知不觉之中,又一个春天悄悄来到人间,今天只有些许的微风,所以不用担心十几年前每逢春天便会如期而至的沙尘暴,弄得天地一片昏暗,每次出门便会灰头土脸,口眼鼻孔里都是沙土的味道。午后的阳光很好,屋内也能感觉到春天的温度,从楼上望去,街上的行人虽然相对稀少,却已经有人赶在了前面,穿起了T恤,是啊,毕竟已是阳历3月的中旬了。
驱车来到颐和园的如意门,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个门相对较为偏僻,平日里人们来的不多,最重要的是有充足的车位可以泊车,今天的游客并不少,可能大家的心情差不多吧,像极了久困笼中的小鸟,都有要飞出去的欲望。从如意门进入,走不出数百步突然变得开阔起来,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绣漪桥,又被称为“罗锅桥”,高高隆起的桥面让它变得尤为陡峭,视线透过桥洞便是一片广阔的湖面,微风徐来,水面便荡起一层细细的涟漪,本来平静如镜的湖面泛起了皱纹,密密匝匝,由远及近,几只黑天鹅仰着细长而高傲的颈子,神情自若的缓缓游荡在湖面之上,时而将头没入水中,时而将那细长的颈子交叉摩挲,似乎彼此倾诉着柔柔的蜜语。目光移向远处,淡青色的远山,微微透着浅蓝,层层叠叠,蔓延在视野所及的范围里,显得鲜明而又清晰,没有哪一天像现在一样让这视觉如此的明亮生动,甚至可以捕捉到那一丝一毫的灵动和细节,对岸的柳树正泛着微微的黄绿,虽没有新叶长出,可是沿岸边连成一片,仍能感受到这春意萌动,而树木间隙中可见偶尔现出的屋顶或是檐角,突然想到那一句“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些风物园囿于圆形的桥洞中,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犹如作画于扇面上的一轴丹青。
沿桥头向左行不过数百米便是西堤,游人渐渐多了起来,虽不像往年那样“游人如织”,但相比于春节期间已经算是可观了,只是每人都还带着口罩,使得那些美貌的少女们在这般景致里少了一些颜色。沿堤缓缓前行,夹岸而行的是那些垂柳,一行行低垂着新抽的嫩条,细小的叶芽环绕枝条,微微的露出头,似乎是一双双刚刚睁开的睡眼,慵懒而又好奇,树下的空间里是一簇簇迎春花,开得正忙,鹅黄的花瓣,锦簇而又繁茂,涤荡着缕缕的幽香,依岸成排的山桃花也已怒放,粉色的花瓣像是散落在人间的胭脂雪,微风中向纷至沓来的人们频频点头致意,更招来勤劳的蜜蜂和翩跹飞舞的彩蝶。而堤的两侧则是开阔的湖面,清澈、干净,正在凝神间,从左侧的芦苇荡中倏地飞出两只野鸭来,齐向正西飞去,又突然的在空中转了一个弯,向右侧的水面俯冲下来,噗噜噜的掠过湖面,再次拉高向远空飞去。不经意间,抬眼便看到右侧湖面尽头的一栋半山之上的宏伟建筑,方形的基部,而顶端却是一座圆形的宝阁,黄色琉璃的顶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便是“佛香阁”了,而它所处的小山便是昔日开挖昆明湖的土方堆积而成,其周边的配殿及其他建筑群掩映在树木与湖光山色之中,显得蔚为壮观。
行走于长堤之上,正前方便是层层的远山,稍近的便是玉泉山了,山顶那座玉峰塔显得庄重、肃穆,群山之中,尤其在日暮时分会显得苍凉而悲壮。个人觉得整个颐和园,以西堤观景最佳,人行堤上,把个昆明湖一分为二,一面湖光山色,一面亭台楼阁,各处的景观都不算太远,视觉可以毫无遮拦,这里的山如果少了水便会没了灵性,而这水少了山也会变得平淡无味了。
又回想起今年春节期间,游历香山公园的情形,早前的两场雪在西山上仍没有融化,只有登山的道路早已打扫干净,雪后游香山还是这十几年来的第一次,终于有幸看到了“西山晴雪”的盛景。如今这明媚春光里的颐和园却是另一番体味,想想过不多长时间,待到这里枝繁叶茂,翠绿一片的时候,北京也要好起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