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一直知道评分很高,和《放牛班的春天》齐名。而当我看完诗社,我就知道这两个电影档次在我心里不是一个级别的,看《死亡诗社》的我从头到尾地泪流满面,深深地被触动,整个两小时沉浸在电影中:意外、震撼、醍醐灌顶、美好、悲伤、感动……
首先击中我的是安德森说出那句“牙齿流汗的疯子”时基丁望向他的眼神,安德森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放飞自我,那种从身体里发出的诗句,他的生命就此打开,害羞的、恐惧的小男孩变成了激情的、勇敢的、充满诗意、生命力的大男孩,然后基丁老师在足球场上放着交响乐踢足球,感受快乐的律动、感受年轻的美好。这就是真正的教育啊,从底层激发一个人的天性,释放着对一切事物的新奇和热爱。看到这些,我不禁有点感伤,我曾经也是害羞的、容易紧张和恐惧的女孩子,害怕别人的嘲笑、害怕承受失败,经过多少次内心的撕扯和折磨,才找回了真正的自己,而找回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人生体验啊,这群年轻人真幸运,现在,我也很幸运在40岁的时候找回了自己。
还有这一幕,这群高中生男孩自发的在山洞读诗。我发誓,这是我最美妙的一次观感体验之一,当男孩儿们第一次在夜半偷偷跑出去,夜晚、背影、讲恐怖故事、吃零食(不知道谁扔的半块面包),最后踩着午夜的钟声回去;读诗变成了rap,大家唱着rap排着队从山洞中边跳舞边唱歌的出来时,我是多么多么希望我能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在一个夜晚,在丛林中,与伙伴们一起。这一段带给我的感动是现在青春剧完全不可以比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同身受,原来心灵的同频共振是如此美好。
还有这些的一幕又一幕:尼尔对安德森说“让文具盒飞翔吧”,安德森如释重负一般将每年不变的生日礼物从桥上扔了出去,是的,背负着父母道德绑架的十字架,为什么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反抗?!基丁抓着被父亲带走的尼尔喊着“你演得很棒,不要放弃!”,而尼尔父亲权威阴森的脸说出,你必须听我的,我在心里想尼尔你为什么不反抗?!而尼尔死后,基丁老师打开尼尔的书桌柜,翻开他当年的《死亡诗社》,他望着书的扉页上写着——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最后他们的誓言还有一句“我一生中的全部”,然后失声痛哭。诗社另外五名成员来到安德森的床边,告诉他尼尔死了!我已经泪流满面了!安德森听到尼尔死后,失魂落魄的走向茫茫雪景,说了一句“真美啊”,然后蹲下来开始呕吐;安德森带头站到课桌上,对校方的不满和对压抑制度的叛逆,对即将离开的基丁说“Oh,captain,my captain!”。我们的船长微笑着回应“Thank you,my boy,thank you!”我再次泪流朦胧……是的,我们需要接受传统和纪律,但不能因此而忘了独立和自由。
电影如上的每一幕,都像一把锤子在扣响我的胸膛,现实社会的高速发展与无意义的内卷,给所有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静下来阅读、读诗就显得颇为奢侈,现代人终日忙碌,从小升初、中考、高考就把人生一眼望到头,上大学、读研或者出国,找份好工作,工资多少、福利如何,算计什么时候能买房、结婚、生子、退休,死了有没有机会买个好墓地,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吗?“Seize the day”把握当下到底把握什么,AI很强大,可以作诗可以画画,但它能代替人类的感受吗?有多少人会忙着建立坐标系通过函数来刻画和把握每一件事物,不停计算得失,衡量利弊,而忘记了欣赏。
先写这么多,我需要平静一下,下次和孩子一起再回味此篇,我把影片中的一句诗献给读者们。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别像老鼠逃跑似的,看看你的周围,要敢于开拓自己的天地。 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Thoreau)Don't be resigned to that. Break out! Don't just walk off the edge like lemm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