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里世界有动荡,反映到社交网络上,便是“把社交网络上的大部分东西都删除了”。
今天在社交网络上,一个不常联系的挪威华人给突然我发来消息说“你怎么把qq上的东西都删完了?没必要吧。”看到他发的那个消息时,我心里一惊,首先是没有想到他居然关注到了我的这个变化,其次是我觉得我们的熟悉程度不至于让他把他察觉到的变化说出来。惊完之后,我有点感动,然后做了一些此事之外的联想。
现在好多社交联系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当有一天某个人在社交网络上消失时,我会对此产生好奇和悲感。“我对你的好多了解都基于社交网络啊,你从那里消失了,我就有一种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的幻觉。”人是需要人的,人类在此时的人类社会的条件下,产生了这种可爱的联系,淡淡的,很好。
上一段比较理想化,但上一段的情况,的确存在。这一段就说说更普遍的情况。现在的人的个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人不常在社交网或社交圈里露面,人们大多能理性理解且见多不怪,但人们对此的真正的情感理解,很少。
上两段的情况,都是“人”啊。最后,也许,人和人打个照面,都是好的。因为,那有“人”的触碰嘛。世界美妙的发源是那“人的触碰”。
我始终坚信并寻找人复杂的美妙。虽然我知道自己无法避免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