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了2012年周润发领衔主演的一部古装电影。在我贫乏的电影记忆中,发哥一直是《和平饭店》里那位the killer大佬形象。
谁成想十几年后,他也有了一次古装造型,演了回三国里的一代枭雄曹操。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就是讲了一个某些势力策划刺杀曹操的故事。
电影视觉效果确实颇为绚丽,但似乎没有吸引太多观众的眼球,票房并不是很高。不过让我对这部电影记忆犹新不是电影内容,而是它的名字:《铜雀台》。看到“铜雀台”三个字,不禁让我联想到三国中曹操的典故。
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关于铜雀台介绍是这样的:
“是夜宿于冀州城东角楼上,凭栏仰观天文。时荀攸在侧,操指曰:“南方旺气灿然,恐未可图也。”攸曰:“以丞相天威,何所不服!正看间,忽见一道金光,从地而起。攸曰:“此必有宝于地下”。操下楼令人随光掘之。却说曹操于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间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
这样看来,曹操建台称铜雀还颇为神异的。只是《三国演义》终归是通俗演义小说,其中内容不外乎杜撰虚构,实在做不得真。铜雀台这个名字的源头也许和西汉的建章宫有关。
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年),汉武帝在长安西郊上林苑里营造建章宫。建章宫中有一组建筑物名双圆阙。
古代王侯的府邸,为了炫耀权势,在大门的两侧建有成双的塔楼,称做“阙”。汉阙的顶上,常常有鸟形的装饰物。双圆阙是夹着建章宫北宫门的两座塔楼,塔楼的顶上,安装有一对铜铸的凤凰。古人也将铜凤凰叫做铜雀。
只可惜建章宫于公元26年,赤眉军撤离长安城时,被放火焚烧,建章宫成为一片焦土,双圆阙被毁。双圆阙焚毁后一百八十四年,曹操在自己势力首府邺城修筑高台。也许是曹操想起了昔日的建章宫才起了铜雀为高台的名字吧。
不过当时曹魏势力对铜雀台也不是特别重视。曹氏父子关于高台的诗文中也从未有铜雀二字出现。而且在,曹魏时期铜雀台上也从未有铜雀的装饰。
建铜雀台时,曹魏同期还建了金虎和冰井两台,西晋文学家左思在《魏都赋》中只是用一句“三台列峙以峥嵘”一句话带过了三座高台。在魏晋时代,人们的心思应该不会放太多在建筑物上吧。
当然铜雀台还是有它的存在意义。由于曹操的文学爱好,招聚文人雅士在铜雀台欢宴,吟诗作赋是常有的事。
铜雀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建安文学的重要交流枢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文学家。最有文学天赋的曹操次子曹植在铜雀台留下了铜雀台赋传颂千古。据《三国志.魏志》记载:
铜雀台新成,公将诸子登之,使各为赋。次子曹植,才思敏捷,援笔立就,写下了《登台赋》,传为美谈。操大异之。其略曰:“见天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新营。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川之长流兮,望众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后来的魏文帝曹丕,当时也同台做《登台赋》,也留下了名句: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严以承天。
被曹操从匈奴左贤王手中赎回的蔡文姬也被邀至铜雀台弹唱她那著名的胡笳十八拍。汉末三国时期的文学艺术瑰宝多出自于铜雀台哩。
历史变迁,在曹魏之后的铜雀台也还风光过一段时间的。魏晋之后的十六国时期,后赵石虎在原有铜雀台基础上又进行了加筑,并在台顶安上了铜雀饰品。
北齐年间,铜雀台重修,并改名金凤台,唐代又改回了铜雀台。元明时期经洪水冲击,铜雀台也逐渐毁坏掉了。如今铜雀台原址上也就剩了一堆黄土罢了。
任何辉煌都经不住时间的蹉跎。后人见不到前人的伟业,唯能做的就是在文字中略见其风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