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打电话和三妹聊了一个多小时,聊到很多关于老爸老妈的话题。颇有感触,决定要记录下来。
前段时间,老爸咳嗽,拖得长了,有些严重的迹象。老妈一直催促他去医院看看,但是那会三妹家里有事走不开,不能陪他过去。老妈就让他自己去医院,老爸答:我自己一个人不知道去医院怎么弄。老妈回:那我带你去。其实,那会老妈的身体也不好,常年受慢性病的折磨,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结果,六十多的老太太,带着七十多的老头,去医院办理住院。整个流程下来,老太太整得特别流畅。同时,因为她自己身体吃不消无法陪护,又安排三妹去医院陪护等事宜。病好出院后,三妹说老爸对老妈的态度友善了不少,家里的氛围也比之前温馨了很多。
老妈是远嫁过来的。小时候依稀听她提过,她的家乡山路崎岖,刚来这边都觉得不适应这么平坦的道路。
她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常用的交通工具就只有“11路”(步行)和自行车;火车都用来拉煤比较多,载人很少,所以她回老家一趟得乘坐三天三夜的轮渡,再转车,然后步行才能到达。
近40年的时间,老妈总计回家过三次。第一次是我三岁的时候,回去过一次;第二次是我小学六年级,带我小妹回去过一次;最近的一次,是18年,三妹陪她一起回去看望兄弟姐妹。平均以10年为单位,才能回去一次。以前,是因为家里孩子小又多,离不开她;后来我们长大了,她也老了,跑不动了。还有一个原因,她说,她的爸爸妈妈也不在了,那里也不是她的家了。。(姥姥去世,妈妈也没赶得上见最后一面。电话里听到这个噩耗,她哭得像个孩子。)
老爸,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很小母亲就去世了,是靠着长姐带大的。姑妈大他一轮,就真的就像母亲一样带着小小的他。小时候记忆里的爸爸,是一个不会轻声细语说话的人,他永远都扯着嗓门,像和人吵架一样。周围的人经常对着在外玩耍的我们姐妹开玩笑——“你家的老虎来了,快快回家”。那时候的老爸,似乎就真的像我们家的老虎,没有一只顽皮的猴子能在他面前耍花招,都得乖乖的听话。当然,这不包括我妈。
年轻时候的老爸老妈,他们那是势均力敌的存在。老爸性格耿直倔强,性子慢吞;老妈个性刚强好胜,性子急躁。老爸的大嗓门,配上老妈的唠叨,再加上我们姐妹的吵闹声,家里那是热闹得像煮开锅的沸水,咕咕直响。好巧不巧的我家旁边是伯父家,他们家太安静了,显得我们家就更热闹非凡,每天像唱戏一般。
以前我总是想,他俩绝对是天生的冤家,却又为何相隔千里走在一起?小时候想不明白,长大了还是不明白,但也不好意思问他们。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无解的。不过,似乎也不再去纠结这个答案了。毕竟,他们也这样吵吵闹闹的一起相伴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了。比我们大多数人,都长久啊。
人到晚年,最幸福和知足的莫过于老伴这一生不离不弃的陪伴。少年夫妻老来伴,虽然一路吵吵闹闹,但是终究不离不弃。
愿时光待你们再温柔些,愿你们每天都满心欢喜。
愿你们一起携手走过这余生漫漫,有你有我。
我是原子,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