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阅读法》——彭小六

整理|星原结伴

1.学会收集概念。

李笑来谈到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每年会列出六七十个概念,然后尝试在一年的时间里把这些概念讲清楚,在写这些概念的同时,自然也会有一些新的概念冒出来,所以他在一年里只要面对这些概念并找到诠释的方法,基本上他的文章或专栏就有雏形了。在得到APP上李笑来的专栏,你会发现它始终贯彻这样的一个理念,一周讲一个概念,在周一的时候大家把这个概念写出来,然后周二周三周四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周五的时候再把这些大家集思广益的东西整合起来变成一篇新的文章。

另外,李笑来说过,碎片学习的本质就是概念学习。如果一个人是操作系统的话,那么除了我们学习的方法论,我们的核心其实还是概念以及概念的关系。

有一个概念叫做瞄定效应,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个概念,瞄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人或者某事在判断的时候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者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一处。例如,第一次见到陌生人的时候,我们经常讲第一印象很重要,就是因为锚的存在。

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而且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是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多的了解;第三是他有没有什么系统的方法论;第四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关于时间管理的一些概念:GTD、时间黑调、碎片时间(暗时间)、时间感知度、时间成本、晨间笔记l反思日志、拖延、断舍离、极简、精力管理、番茄钟、吃青蛙、早起、习惯养成、任务分解、重要紧急四象限等等。

如果把这些关于时间的关键词都搞清楚,那对于时间管理这个概念就可以说掌握得很全面了。只有了解概念,串联概念,懂得概念,才能掌握概念。这时如果做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分享活动,只需要把几个概念组装起来、按顺序排列好,就可以轻松完成这个分享。

写一本书大概需要三十几个概念,但不是说读一本书的时候也要把它的概念全部学会,而且有时一本书的概念不需要这么多。

很重要一点,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就是提醒自己要留意关键概念的理解,关键概念的应用。我们做笔记不单是为了记住,更多的是为了理解和应用,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原因。做读书笔记可以从最简单的5w2h等7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2.学会阅读

大家有没有想过利用早上的时间来阅读?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特别舒服的阅读状态,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段阅读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早可能早上请你充沛,有的人则是晚上。

阅读有三种状态:第一种是焦虑状态,感觉有压力,想快点读完,或者读不懂;第二种是无聊状态,感觉读这本书好无聊好枯燥,想尽快结束,第三种是心流状态,在读某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忘记时间的流逝,到底是花了25分钟还是一个小时会完全忽略的,我们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可以流畅的与作者对谈。无论是我们处于哪种状态,我们的目标都是进入心流状态去阅读,并保持下去这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阅读有四个阶段:蛮荒时代是养成阅读习惯的阶段;农业时代强调分析阅读,让参与者能够保持一周至少读完一本书;工业时代是交给参与者快速阅读的方法,能够达到一天读一本书的速度,信息时代是确立阅读主题,阅读学会集中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让大脑感兴趣,觉得某本书值得读,大脑才会喜欢,从而愿意调动更多的精力来阅读。

阅读要从兴趣出发,第一,你要先对某个内容感兴趣,因为你感兴趣才可能去关注;第二,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内容必须是可以解决你的问题的,它可能解决的是你的兴趣问题,也可能解决的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怎么开始阅读?打个比方,海盗想打劫某个海岛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海岛上有什么,所以为了了解海盗最好的方式是围着这个海岛转一圈侦察情况,读书也是一样,游览封面,封底,序言,后记,看看网上的评论等。

开始阅读的时候观看一本书的目录很重要,在读目录时可以勾画一些感兴趣的章节,通过目录可以了解究竟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值得我们阅读。学会带着问题看目录,对话式阅读,目录就是作者要问我们的问题,我们通过阅读书中的内容回答作者问的问题。

根据二八法则,一本书其实真正有用的信息只有20%,集中在20%的内容里。更多的地方进行扫读就好,扫读的部分不需要去记忆,只要把那些看上去有价值的地方标记出来,进行突出阅读就好,完成这一点也就完成了扫读的任务,过后再进行笔记整理。

学会深度阅读是阅读的重中之重,学会深度阅读,才能把握阅读所带来的真正好处。深度阅读分为三个步骤:一、寻找联系,二、发现冰山,三、多场景练习应用。

深度阅读的一个误区是认为要记住所有的内容,其实深度阅读的内核在于理解,在于应用。

概念与概念之间不仅有错综复杂的联系,一个概念往往后面可能会有理论、原理等,概念是可以看到的,不能轻易看到往往是背后的体系知识,而且这些知识通常庞大且系统化。这就是一个概念背后的冰山。

3.分享阅读,打造个人IP

分享的时候要想着怎么把读到的内容解释给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听,让别人能够明白。分享概念时,要学会把语言视觉化。iPod曾经有这样一条文案用来形容一个iPod的硬盘容量和体积大小,苹果的广告把小体积大容量解释成了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里,这样解释一下就能带给我们生动的视觉画面。

了解被分享者的需求,被分享者不关心你的内容,他们关心的是你的分享会不会让它变得更好。就像用户不在乎你的产品是什么,在乎的是你的产品能够给他带来什么价值一样。

关于打造IP的三大个人品牌战略。稻草战略:以小博大一点一点去换冠军;冠军战略:尽可能在一个阅读细分领域突围,成为第一人;抽签战略:不要怕失败,多做尝试,找寻自己擅长的阅读领域和自己的天赋所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