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5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婚恋状态成了全家人最关注的问题。它的重要程度和北京近期的房价一样,只涨不跌。就像那些争先恐后挤上买房列车的人们,深信着"错过五环,不要再错过六环"的广告用语,周围的人似乎也要在我耳畔振臂高呼“错过25,不要再错过26”。
这种程度有时普及到刚上高中的小侄女那,差不多每次见面会问上一句对象呢,啥时候带过来看看之类的话。就连平时看电影也是一脸不屑的表示不愿和老人一起去。有时候真的怀疑90后真的老了吗?
上个月,在高中认识的小妹儿有了自己的宝宝,完美的升级做了妈咪。看着宝宝可爱的小脸蛋,粉嘟嘟的小脚丫。隔着屏幕仿佛都能味到充满奶香胖乎乎的小手,心中满是欢喜,分享着她初为人母的喜悦,并毫不吝啬地在她的朋友圈乱赞。
还有本月参加朋友的婚礼时,看那新人满脸洋溢幸福的笑容,突然感觉哪里不对。曾经一起上学,一起读书,一起逃课,本以为可以一直“一二一”地齐步走,但现在,他们成家的成家,并有其子嗣。
有时候何尝不纳闷,在社会和学校不曾落后于他们,可这些同龄90后怎么都结婚了?怎么我一不留意,你们都弯道超车,让我连你们的影子都追不上了呢?
在结束16年象牙塔的校园生活,开始拥抱大千世界。在这个全新的社会中“频繁交手”中认识自己,在经济独立中尝到生活的艰辛。坦白来讲,我还没有准备好组建自己的家庭,也没遇到适合自己并愿意共度一生的人。
有时候周围的大人们比我更急,他们的焦虑钻出房门,越过人群,在周围人蔓延开来。我真的很感激大家的关心,也乐意认识他们介绍的“潜在对象” 。但谈恋爱结婚这种事都要靠理解磨合和缘分。
随着时代改变,新一代对爱情、婚姻的看法亦有所转变。父母嘴边总是挂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而让我看现在应先追求的是“先立业,后成家,没有事业何建家” ,没有面包的感情走不远的。但也不能一味地否决,而错过适合自己的异性。总之与上一辈子的想法截然不同。
在父母那个年代几乎没有所谓的爱情,都是搭伙过日子,其实即使现在,搭伙过日子的也占大多数,按比例来说很少有因为爱而冲破阻力在一起的。那时候吃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想那么多。假如你生在那个年代可能会“没有裤子穿,哪有脸出门”而烦恼,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因为单身而郁闷。
生活中需要选择和喜欢的人一起生活下去,因为路不好走,需要相互扶持。
我真的希望,我们的遇见是在彼此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前提下,不是因为家人的催促,不是因为想要改善经济条件,不是因为孤独,不是因为世俗给了我们太多的“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