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满意自己所写的文字。因此我都不太够胆气用“写作”这个词,对自己写的也不敢称是文章,而叫文字。回头来看,简单的观照一下,我看有人是在写作,而我只是在诉说。
是的,我一直在写着自己身边的琐碎,我的见闻、感受。各种心情、情绪。我的向往、追求。内容平常,既不广阔,也不大气。局限于一隅,一股小家子气。
我觉得自己之所以在坚持写,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需要倾诉。现实生活中,我是个不善言辞不善交际的人。可偏偏有点多愁善感,有点敏感。常常受身边眼见的人事物触动感染。
人是需要交流的,换句话说,人需要倾诉。一方湖若几年不清理,积淤的泥沙会将它填平,失去湖的样子。人也是一样,气韵上下需要通畅。既然现实中说不了,不便说,那通过文字来抒发表达,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但是天天喊苦说累,这种个人的生活实在太缺乏形成文字的价值和意义了。我很想有所突破。实际上,还是逃离不了自己的生活,突破文字或许正是影射内心想对自己的生活改变的期望。由此我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的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见识学识心胸境界,这导致在文字上相应地贫乏。
看我又说了这么多,还是绕着“小我”在转。我倒想我的文字,能走向“无我”的状态。
一方面是写自己的生活太狭窄了,也写的太多了。到头来,像是被扒光了一样,一丝不挂坦露在外。将自己的认知,观念,思想(如果算的话)直言坦白,将自己的喜好,无论优缺点,性格,乃至家庭都差不多公布于众。在这点上,我就觉得做为一个写作者,是需要勇气的。并且由此可以断定并预见写作者的人品。有一点,敢于直面自己,忠实内心,将它说出来,除了善良外,我想是一种坦荡。
可愈来感到厌倦了,不仅仅是别人。于是我想将自己化为无形,分解到文字之中。走出小我,到无我之境。如果能做到的话,不仅是思想上的进步,也是文字上的进步。
有时又想,一开始写作允许自己写滥,给一段时间。现在写的,既不做为稿费的目的,我有自由的权利。在文章文字优劣上,思想价值引导意义等都无需斟酌考虑,那么就先随心写好了。
在日复一日的光阴面前,我又不得不感到惶恐。主要是自我的不满意,我说有的人是在写作,而我是在诉说,其实是自我嘲弄罢了。
是的,一个男人,总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没人愿意听,自己也无趣。这才是自感羞愧的地方。
今天读到一篇记实散文,说的是廖智。记得在汶川地震后不久,我就知道了这个女孩的名字。今天再次读到,不仅为她当天地震时和几个月大的孩子、婆婆在一起时的无可奈何,特别是写到孩子也意识到了危险,睁大着眼睛望着年轻的妈妈。我脑海中便立马出现了现场的画面,情绪调动,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写得真不错。可是在后段,写廖智的坚强,她的微笑,她的美。居然拿她和张柏芝比较,说她长得像张柏芝,意思是漂亮。张柏芝不过是个名星而已。岂能与廖智这样的情况事迹比较?廖智在双腿截肢后仍在舞台上跳舞,比张柏芝强多了。在这一点上,我改变了对这篇文章的作者的好感。本来写的不错,干吗扯上了名星,要拿名星的“光环”来映照吗?廖智的漂亮张柏芝可以比的吗?显然不需要。
但是我却从这篇文章事迹中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应学廖智:做真正的自己。
那么同样,对于写作,就是在写自己。无论走到多高的境界,和达到多高的荣誉,始终都还是自己。把自己写出来,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才有了自己的风格。
关注个体,写就平常生活,就看你自样写,写出来是怎样的效果。我想:对于生命,无论事件大小,日子多么平常,每一天都有着它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