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凭窗远眺,窗外是色彩斑斓的霓虹在闪烁,还有月夜下随风轻曳的婆娑树影。这个时刻,是我一天当中最为放松的时候,桌上摆放着一本我喜欢的书籍,一杯清茶,一份沉思,我喜欢这样安静的夜晚。
有一种伟大,是平凡造就出的英雄,他们始终有着顽强不屈的意志和精神上的无穷魅力,让人倾佩,也教人感动,他们的成就无关乎身份、地位和财富,而是一种逆境中乐观向上、努力生长的力量与勇气,我们在物质化社会越走越远,是他们的精神指引我们不偏离航线,坚持走人间之正道。
1
一篇四川峨眉山的74岁蔡冬凤老人的报道,让我感动至泪奔。她4岁时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双手双脚,跪着走路70年,虽然她双手、双脚都不方便,但她不仅能熟练地操持家务,还把105岁的老母亲照顾的十分细致入微。她告诉记者说,只要自己还有能力,就会把老母亲一直照顾下去。
她无手无脚,却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视屏中在操持家务忙着照顾母亲,事无巨细必须样样靠自己,大到各种庄稼农活、小到为老母亲洗脸擦手,一年四季刮风下雨一天从早到晚事必躬亲,她没有一刻是闲着的。在她脸上,你绝对看不到对生活的不满,流露出的只有坦率真诚且乐观,以及对生活的感恩,对母亲的感恩。
她真诚地对记者说道:“怎么会累哦,我不会累,如果没有她,我的老母亲,我一天也坚持不下去,这是我的责任,我不照顾她谁来照顾嘛?这就是责任,这是我最大的责任。”她乐观、勤劳、勇敢、孝顺,最大的心愿就是自立自强,照顾好老母亲,不给他人和政府添麻烦。她不仅不需要其他人的同情,还用孱弱的身躯撑起来整个家庭,她乐观的性情照亮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屏幕中她没有丝毫愁苦之态,还时不时把老母亲逗乐,一旁的村民提起她时都是感动不己并且由衷地感到同情和钦佩,他们动情地说道:“哪个不佩服噢,自己都是需要照顾的人,还无时无刻地忙碌着照顾别人,这就是榜样啊!”
她不仅成为一名党员,还被评选为三八红旗手,获得国家颁发的许多荣誉称号,成为大家心中真正的楷模。面对她,这位可敬的老人,评论中许多网友都感到汗颜,自觉弗如。
我也常常扪心自问: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样?你会这样勇敢地直面如此惨淡的人生吗?你是否会选择和她一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面对现实,我同样深觉惭愧,我知道,我们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也没有资格去抱怨人生,挫折人人都会有,只是看你如何去看待它。当你战胜了挫折时,它会成为你的财富,而当挫折战胜了你的时候,它就会成为你的耻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台词:“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一语中的,面对困难,我们唯有迎接生活给予我们的挑战,成为最坚强的自己,才有追梦的权利。
2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找回了生命最终意义的复旦的教师,海龟女博士于娟,给人们留下最后的人生一课,于此同时,她的身份是抗癌斗士。
初次了解她,是在我喜欢的喜马拉雅电台的一档节目里,里面分享了于娟的一段话:“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她在最后弥留之际,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让人们反思人生的意义,及关注自身健康的文字激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在她最后患癌的时光里,尽管遭遇了无法忍受的巨大的痛苦,可她仍然坚持写书,以自己的经历告诫世人,旨在让旁人不再经受她的种种炼狱般的遭遇,让人们珍惜生活和亲情,珍视健康和生命,这是她最后的梦想。
她的所有文字里都没有刻意地提及患癌的痛苦,虽然你能从她一带而过的只字片语对病痛的描述中感受到那种锥心刺骨的痛,但她传递给大家的一定是乐观的心态、积极的劝导、对癌症客观的认识以及疾病的防范,还有便是她自身无比强大的正能量的释放,从她的书里你感觉不到悲哀,有时甚至会被她幽默的语言在悲哀中戳中笑点与泪点,但更多的是深刻的反思。书中较多体现的是一代知识分子对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思指正,和对人生意义的正面思考,有着作为中国社会的脊梁者的使命感与自我价值追求,在满是自我调侃与睿智的自我检索中,也沉淀出生活的真相:幸福其实无关于物质,无关于他人的眼光,爱自己并更多地爱别人,给这个世界多一分贡献、多一分惊喜,让他人的生活因你而愈发美好,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的人生。
她用自己最后的时光,一边与癌症做斗争,一边至死也要发挥自己的余热,用自己的痛苦经历告诫大家,让大家在忙碌的物质追逐中放慢脚步,思索人生最终的意义和价值。许多和我一样的人从她的书中获取了巨大的能量,从而懂得了怎样去珍惜时光,珍爱亲人,珍重自己,而且正影响着更多的人们。她此生的未完成,正一步步完成着。
3
还有一位是人民日报所报道的日前蹿红网络的“温州抹灰哥小石”。
他是个90后,大名石建国,在温州干了5年抹灰工,业余爱好才是写字画画。4月初,随着一条工地练字的视频被推上热门,28岁的石建国瞬间走红。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个来自河南濮阳白罡乡的普通工地小伙。大家对他的评论是:“有梦想的人就值得被尊敬,好样的!”“小哥哥很棒,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他每天都在抹灰的间隙,午餐时间前后抽出一两个小时写字画画,已经坚持了近两年,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找他买字画的人也越来越多,他正逐渐摆脱此前落魄潦倒的现状,慢慢为大众所熟知,甚至被小部分网友追捧,但他依然身兼两职,不改本色,他还是那个温州抹灰哥小石,可似乎他又早已不是那个温州抹灰哥小石了,坚守住的梦想带给他一个全新的自我,和不一般的人生。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而安于现状,也无法成为时代的骄子。而“抹灰哥”小石,用梦想打破了现状,成为了网络时代的“骄子”。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生活。人生不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悲伤与不幸,但正是如此,我们才能在历经千幸万苦,最后终于实现梦想的时候,体会到一种更深刻的幸福,因为幸福从来都是踏着荆棘采摘而来的鲜花,你能承受多少的痛楚,就能遇见几般美好。正如贝多芬所说的,我们要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好一个宁静而寂寥的黑夜,安然如梦吧,它就要带着我去遇见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