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学校西边就是街道,有个同学家住街道,后院围墙翻过来就是学校操场。
雨季来时,雨把围墙下倒了。这下他上学连围墙都不用翻了,每天一觉睡到自然醒,踩着早读铃声,拎着书包就来上课了。都羡慕死我们这些家远的同学了。
说是街,也不大,南北头门面房那时都只是住家,房子也租不掉,整条街就只有中间段有几家店铺。早晨热闹点,有卖菜的、卖早点的、卖豆腐的。
东边有一家大的供销社,卖布、煤油、衣服之类,一进去就很清凉,一股新布匹的味道。
布店斜对面是卖盐、糖、烟、酒店的。常年有个面堂白里透红的掌柜坐店。
这个店是大杂烩的味道,几十年过去了都记得那种甜甜咸咸的香味。
那时糖、盐、酱油都是散买。糖、盐用称称,酱油用量具舀起用漏斗放你带的瓶里。糖、盐也都用报纸或自己带的瓶子装。那时没有塑料袋,虽然不方便,真环保。
可以说到还价了,说这么长才说到正题。没办法,说到以前,还是挺怀念的。
那时也不还价,爱买不买。那布店常年累月有两个服务员,脸黄黄的。夏天去买东西时,每次汗津津走进凉爽的店里,踮起脚,爬着木制柜台,从她们手里接过妈妈要买的物件,看着她们悠闲地吹着电风扇,对你爱睬不睬的。
打心眼里羡慕她们。那时就想,我长大了要是在这里上班多舒服啊,干干净净的,又不热不累。想到妈妈和姐姐整天在地里干活,又累又苦,心里直心疼。
不知道什么时候,改革了,私人超市、商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但那时人们还是相信公家的诚信,不敢选择私人商店。然而公家的店服务大都跟不上了,很多服务员依然还以正式工自居,牛气冲天,冷漠服务。导致寥寥无几的国有服务业投诉越来越多。国家终于开始大手笔改革。
没有铁饭碗了,没有正式工了。都是自给自足了。消费者的春天来了。
记得最早开始的就是“微笑服务”,一时间“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喊的震天响。
买东西再也不要看人脸色了,再也不会受气了。
我也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做了销售员,却压力山大,没有梦想成真的开心!
商家的服务越来越好,去哪都是“您好”“欢迎光临”“谢谢”“请慢走”!
如今你的手机都会常被各类销售员骚扰,服务都到家了。
柜台撤了,服务员也都站着服务你了。买啥都可以直接进店触摸你喜欢的东东,再也不用隔着柜台小心指着东东,让人家换一个都嫌弃半天。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讨价还价了。
不论买啥都可以还价,六年前房子难卖,买小公寓楼时讨价还价,惹得那个卖楼小姑娘急得直跺脚,最后总款硬是还了2000元(捂脸,2000也是一个月工资啊)。
做了几年销售,几乎就没遇到不还价的。还价才是正常,不还价的让人感觉意外!
我们都是消费者,看上的东西,一般价格也在心里接受范围内。还价只是心理作用,一来怕吃亏,二来也就要个面子。
做销售的都比较喜欢还价的客户的。有的客户进店转转就走了,别说还价了,压根可能就对产品没兴趣。
定单如果是因为价格没谈下来,会难过半天。
客户还价有技巧,有手段,销售员如何守住价格,留下客户更是有讲究。
客户最拿手的就是挑剔产品的毛病,不过这招虽然管用,但令人反感。毕竟销售员对自己的产品都有“老王卖瓜”般的感情。最狠的就是抬脚做欲出门状,一般这时有的销售员沉不住气就会放价,然后客户回来成交,签单。
如果还价还到这步了,你还抬腿走人,嘻嘻,可能就得挨骂了。
有时销售员放价放的太快,客户也不踏实,怕挂羊头卖狗肉,怕商家私下把她的货物换掉了。这个倒也不是没发生过。说到底,消费者还是外行,是弱势群体。
还价也是个技术活,也有双方心理的较量。谁越沉得住气,谁赢。
有的客户比较理性智慧,他还价不是往死里还,差不多就收手。他真正知道一分价格一分货,让商家挣钱是硬道理。你凭什么把人家的利润都抹去了呢?买东西不能光看人家东西的进价,还有人工,房租,售后服务呢。
“不赚钱的商家都是不道德的”。商人不是慈善家,他是必须要赢利的,才能持续运转,才能有良好的售后,才能保障对你的持久服务。否则每单都不挣钱,他肯定走不长远,还谈何服务发展呢。
最怕的是熟人之间的定单。
熟人要不要还价?这得看你俩的交情了。
你俩确实关系铁,那是不能开口的。
如果一般关系,但人家也挺够意思,如果你还价,也有可能失信于人。如果人家确实给了你很大优惠,你再张口还价,真的让人很纠结。所以还价也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金口玉言,人家让价了更好,不让价也应理性对待,主要是你可以买到心仪的东西,享受优质的服务。
虽说路遥知马力,但做生意熟人也要当生人做。把一切谈在前面,你让了多少也要让人家知道。亲兄弟明算账。
有一年我找个亲戚做窗帘。当时我们几家一起装修的,房子也差不多大,窗帘不是在一家定制的。
结果我家装得窗帘价格最贵,质量和人家的看着也差不多。不过装得最好看。我在心里犯嘀咕:吃亏了,早知道熟人不好意思还价,价格这么贵,就不在她那买了。
后来过年时窗帘拆下来清洗,才发现,因为墙太高,窗帘布一般都是固定高度的,不够长,所以在上面帷幕帘那接了一大块,这样成本肯定高了。等于从另一块补的。另一块就不是整匹的了,不好卖了。怪不得看另外两家装得效果都不好看,离地一大截,有一家还有点斜。
这才知道熟人并没有收费高。心里满是感动和羞愧。其实如果当时熟人算账时和我讲清楚我可能当时就明白了。还好我后来发现了,更加珍惜这份人情。
买东西还价还是要还,最好货比三家,心里有底。现在价格透明度都高了,特别是品牌的。这样还得价格不至于太离谱,也不会买到与价格太不相符的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