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有台阶的。
1、从对书的认知来说,由书的外形到文字外形到文字的发源本义,再到延伸意义,所以我阅读时给美童只解释描绘“字”的本义,她自己去理解,重点是解释动词,名词。
2、从对书内容的理解能力来说,由一句话的理解到一段话的理解,再到一篇文章的理解,再到一系列读物的总结,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表达,语言从多到少地提炼,也从少到多地扩句,观察孩子有没有抓住大意,有没有关心经典细节。采用的方法是提问,而不是告知。
3、阅读中利用音频和图像促进记忆的练习过程遵循:听、看大量练习,引导成像练习,直到无意识状态。
4、对读书的意义来说,就是跟自己的关系,从中学到了什么。一般我是提问“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孩子只要去思考了就好了,不用在乎她的答案是不是正确,没有大的原则问题都不要纠正,因为她一直在思考中,就会自行调整。
5、阅读的阶梯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把几个阅读的方式说得很透了。
6、阅读的语言最少中文英文两个版本的,国际化视野不能少。
7、书目内容类别的选择历史的、地理的、科学的,哲学的、情感的这些是要保证的,涉及范围从博到专,但是孩子一般从动物类,魔幻类、校园文化起步,所以大人要注意引导。
8、书目呈现形式从纯图到图文,到纯文本的阅读习惯台阶建议在7岁之前形成,关于漫画建议占很少的比例,因为对孩子的阅读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阅读培养结束后孩子依旧喜欢那么随他吧。
9、文体的推荐顺序:有韵律美的现代散文经典诗歌,记叙文、说明文、论证文。
10、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呈现:喜欢书,爱听书,要看书,会读书、要读书(小学前的事)读懂书、会讲书、会用书、会写文、会写书。(阅读是一辈子的事)
11、我们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就是引导孩子独立自学的过程,从站在前面勾引,再来到身边示范,紧跟身后让其尝试,再退后一步观察,慢慢远远关注,最后转身离开。
12、我们陪伴作用转变是亲子快乐时光,到习惯养成,引导广度,推动启发高度和深度。
来自朋友的建议:
1、梅芳从孩子睡前必读有感:阅读的时间,在每天的某个特定时间,如饭后,睡前,或特定场景周末午后,旅途中。亲子阅读 或共同阅读,从而让孩子形成对阅读有内在的反射需求。
2、六妈读一则微信有感:绘本并不是用来单单用来读内容的。不同的年龄阶段读同一篇绘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要求。比如说《14只老鼠》如果单单来读文字的话每页就一句话,而事实上这是本用来锻炼孩子观察力的很好的书。而《卡梅拉》在我还没有生六六的时候就吸引 了我。如果只是看标题感觉很简单,但是仔细观察的话作者在画小鸡的时候几乎表情形态都不一样,而且从小鸡的状态上都可以发现几只主角小鸡的性格特征。怎么可以说它幼稚呢?我觉得绘本在于家长怎么去读,小宝宝时可以读,三四岁时可以带着孩子指读,同时识字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如果一下子让小孩读大量文字的书孩子也会排斥啊,对于他们读的熟悉的文字少的绘本让他们去认字不是更好么。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丰富孩子的绘本 的知识面,所以说绘本不在于好坏而在于家长怎样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