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精
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玩手机的低头族随处可见,读屏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而华师大“读霸”朱洁仪1年借阅图书543册,成为一名网络热炒的读书达人。一年读500多本,数量的确很大,估计大多数人,除了上学读过的课本以外,一辈子的阅读量也不会超过500本。
过去的几年里,我都给自己精心制定了读书计划,每年要求自己至少阅读100本书。现在回头看,这几年的读书量是达到了,每年都超过了100本。但,有几个问题,我始终在反思。读过的书对自己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读书达人是否能成为职场达人、生活牛人呢?我们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何在呢?
读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做谋生,一种叫做谋心。
读谋生的书,更多的时候应该叫做学习。比如我们上学时的读书,就叫做学习。工作后,为完成工作任务、提升工作能力而读书,也应称作学习,是一种没有文凭的更高层次的应用式学习。
然而,走出校门、迈入社会后,许多朋友都不知道如何读书,不知道读什么书,不知道要读多少书。我也一样,断断续续地读,杂七杂八地读,囫囵吞枣地读,读了这些年,也没有读出名堂来。说到底,还是读书的方法出了问题,不知道读什么,不知道怎么读,没有读进去,也没有深入地读,读过后,书还是书,我依然是我。
为了谋生,为了把书读出些名堂来,我曾读过一本畅销书,书名叫做《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是一本倡导读书、指导读书、培养读书习惯的书,是写给为了谋生、追求成功的职场人士的书。读了这本书,我顿时豁然开朗,就像久困沙漠的人突然发现了一条通往外界的生命之路,只要沿着路,坚持走下去,就能走出沙漠,就能拯救自己。
书中介绍,要学会读书,首先要多读书,不是多读一两本,而是大量的读,比如100天读33本,1年读300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我想,读这么多好书,人肯定会发生变化的,最起码,对一个人养成一个严谨的习惯肯定很有帮助。
于是,为了工作,为了谋生,我就把读书的方向选在新闻学方面。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本科生教材《新闻学概论》开始读起,一直读读到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总编手记》等新闻业务杂谈。前前后后,正好30多本。有了这些书的积累,作为一名乡镇宣传干事,我在工作业务上,渐渐地得心应手起来,脑中似乎有无数张臧宝图一样,随时都能帮助我在边远美丽的小乡村,寻找到感人至深的大新闻。
另一种读书叫做谋心,我认为才是真正地读书。易中天教授曾说:“无用之用为大用。大家明白了读书无用,就真读书了”。换句话说,谋生,是读有用之书。谋心,则是读无用之书。
什么是无用之书呢?周国平说,“无用”的书实际上是指一些经典名著,大师们写的书,他们不功利,把自己关注的问题研究透,然后写出来的书。比如《道德经》、《论语》等,这些看似无用之书,实则是人生的大道。因为,大道至简。
读无用之书,要求不带任何功利地进行阅读,用一种审美的方式进行阅读,更要用一种高境界地修心式阅读。因为,带着一颗审美的心,去欣赏他人的文字之旅,去体味作者的用词精妙,去感受别样的人生风景,你会发现那些由简单的方块文字、优美的曲线构成的纸上世界,给予的不仅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在我们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时,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谋生也好,谋心也罢。当我知道了读书应该读什么的时候,我真的很怀念,曾经拥有大把阅读时光的那些青春岁月,无奈再也回不去了。可以说,后悔晚矣!
但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它就像是人生的一场马拉松。真正读出名堂、读出成就的读书人,并不在乎是否输在起跑线上。就像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和现在。十年前已经再也回不去了,唯有抓住现在,否则,十年之后,又会发出同样的感慨。所以,唯有珍惜当下的分秒光阴,用一颗纯粹、安静且好奇的心,在书的世界中,为伊欢喜、为伊陶醉、为伊憔悴。
读书犹如马拉松,我们踏上跑道后,就不能像百米短跑那样立马冲刺,因为那样容易忽视路边风景,也难以坚持到底。比如,有时候读书,心血来潮,恨不得一天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准备一天看上十本、八本。可是,常常一口气看完一本后,就不想再看了,不仅原本的读书计划泡汤,往往此后十天半月都不想再看书了。从一辈子的人生长河来看,这就像是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尽管跑的很快,但是缺乏长期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跑不过速度慢的乌龟。百米冲刺式的读书,同样难以持续,甚至会大伤元气。
在当今这个追求速成的急功近利社会中,读书一定要慢下来。不经过思考的快速阅读,时间长了容易让人养成惰性,缺乏系统思考与判断能力,人心也会变得浮躁、焦虑。以前,每年读100本书,看似读了很多书,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的并不多。读完之后,就像打过鸡血一样,雄心壮志。但是没有入心,没有沉淀,为人处世仍然人浮于事,读书的作用也没有得到体现。
马拉松的真正威力,其实就在于慢和持续不断。读书犹如马拉松,若要发挥出读书的威力,也离不开慢和持续不断两个关键。
慢读书,并不是漫不经心地读,而是要求只字不差地阅读,有规律、有节奏地阅读,甚至是背诵式阅读。很多时候,我们读书都忽略了慢和持续不断。比如,中国传统的经典之作《道德经》,全书短短五千字,我们恨不得一口气就将它读完。可是,读完之后呢?书还书书,我依然是我,最多在和别人吹牛时说,老子的《道德经》我读过。什么是真正的慢读书人?诸如丰厚资本创始人杨守彬,网络红人文德先生鬼脚七,都能对《道德经》倒背如流,他们都是从慢读书中汲取了思想与智慧,成就了事业和自己。
慢读书,还要求不要贪多,贪多则嚼不烂。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他坚持每日读史十页,不读懂上一句,绝不往下读。他坚持一书未毕、不读新书。这些,其实都是慢读书。网上也有位退休老干部,他对一些历史典故比较熟悉,书法也相当不错。原来,这位老同志说他每天的计划就是在饭后写一页毛笔字,看几页《资治通鉴》,即使精力有余也决不多看。中国传统的读书就像古代生活一样,节奏是很慢的,这样有助于消化知识、解读信息、提升个人气质。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像跑马拉松一样,持续不断地、朝一个方向、精进地读下去,五年、十年之后,人潜在的气质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一年能达到的目标,而总是大大低估自己五年、十年能实现的梦想。读书,就是一个经年累月慢慢积累的过程。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它就是人生的一场马拉松。我们不仅看重终点的结果,而且在乎沿途的美好风景,更在乎一路上酣畅淋漓的人生体验。“搬把椅子,在太阳下读书,真是幸福的事,也是生命最美好的形貌与举止。”这是央视一套《看见》节目主编、知名作家王开岭先生的理想生活。而我,读书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谋心,我只憧憬,伴一杯香茗,品一卷诗书,百读不厌地一直读下去,读到熟读精思子自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