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部署以来,通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公开通报的典型案例,我们不难看到,对于微腐败”和“小事小节”的问题查处不容小觑,要真正把握住“惩、治、防”的辩证统一,倾听群众呼声、紧盯突出问题、坚持无微不“治”,让“微腐败”无处藏身。
以“零容忍、无禁区”的态度“惩”,强化震慑“敲警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离我们越远,群众就离我们越近”,无论是远在天边的“老虎”,还是近在眼前的“苍蝇”,损害的都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的都是群众的切身利益,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要紧盯乡村振兴、民生、扫黑除恶等重点领域,下大力气惩治涉及惠农补贴、农村集体“三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方面的腐败问题,强化高压震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补短板、强弱项”的方式“治”,架起制度“高压线”。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既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又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针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要结合案件查处中暴露出的制度漏洞、规章不健全、日常管理不到位等情况深刻剖析原因,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建立起常态化教育与监督机制,切实堵住治理体系漏洞,补齐治理能力短板,推动扎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
以“近距离、数字化”的监督“防”,搭建民意“连心桥”。人民群众关心的痛点在哪儿,我们集中整治的焦点就应该在哪儿,要充分利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码上举报”、“12345”热线、村务监督委员会、信访大厅接访等方式,有效实现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通过数字化监督、群众近距离监督,构建起直达田间地头的监督“探头”,调动群众监督积极性,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