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参加一场手工活动,参与者都是女生,授课老师和助教也是女生。教室里坐满了女人,唯一的一位男性是提供物料支持的工作人员。
老师简单地讲解完编织的步骤后,学员们就开始做手工了。老师告诉正在编织的学员们,慢慢编,编得完美一些。听了老师的话,很多学员,包括我,都嫌弃自己手里的活编得不好,拆了重新编。
过了一段时间,老师说:“现在我们班的第一幅作品诞生啦,编得挺不错的,第一个编好的人是小李。”小李就是那位男性工作人员,他可能没啥事,就跟着我们一起编织了。老师又说:“你们看看,居然是男生第一个编好,在坐的女生呀,加油哦!” 听了老师的话后,我身旁的一位阿姨,小声自言自语:“哎呦,真没想到男生都赶到我们前面去了。”她似乎很不好意思被男生超越了。
我本身就有完美主义,加上课堂上追求完美的氛围,我拆了两次,进度上变慢了,看到身边的学员都完成了作品,我开始变得紧张和着急,自动进入了比赛的状态。最终,我完成了这件手工作品,是最后几个完成的人之一。老师对我的作品评价是,很完美呀!
事后,我回顾这堂手工课,很是感概。第一个感受是我不开心。我上手工课,本来是想放松一下,没有想到自己把它变成了一次竞赛,紧张又焦虑。
第二个是很困惑。女人们为什么要追求有那么多完美?不仅女生自己要追求完美,而且老师也要求女生追求完美。与女生对应的是男生,小李就不想追求完美,完成就好了,老师对小李也没有追求完美的要求。老师在评价女生和男生时是双标的。
令我感到困惑的还有,为什么女生习惯于自我批评?小李最先完成了,超过了女生。对此,老师让女生们加油,女生自己也感到不好意思。小李不求完美,所以速度快,可是他的手工作品很大概率上是不如女生做得精细的。女生没有不如小李,追求不同,小李求快,女生求好。
女生会自动进入内卷状态,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