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15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1、关于自信认识和理解
以前觉得自信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自豪和对自己感到满意,其实不然,我们该用全新的方式认识自信。
自信指的不是感觉良好,而是相信“我完全知道我现在的感受。是的,这种感受是真实的,是的,它是可以存在的。是的,拥有这种感受的我是好的。
自信是不论自己有什么感受都能感到自在。 自信源自这样一种信念,即不论你有什么感受,你都可以做自己。
自信就是信任自己,就是能够泰然自若,相信我的感觉,这并不代表我哪做得不好,自信并不是要努力说服自己,觉得没有觉得糊涂,而是允许这种感觉存在,接纳它。
自信就是源于对直觉的信任,源于自我信念,我相信自己的感觉。所以,父母帮孩子建立自信不仅涉及当孩子碰到坏事时我们该说些什么,还涉及当孩子碰到好事时我们该怎么说,而不只是赞美帮倒忙,这种外部的肯定会让孩子形成依赖,而内部肯定是人对自己的问题,这才是我们要鼓励的东西。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让孩子对别人的认可或评价无动于衷,而是要建设孩子的内心世界,即孩子的内在生活。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在外部评价缺失时感到空虚和迷茫。另外, 自信也无法通过来自外部的肯定或赞美来建立。虽说这些评价的确能给人带来好的感觉,但这种好感 觉从来都无法长久,反而几乎到手即逝。于是我们只能急匆匆地继续去争取新的赞美,好让我们能够再次对自己感到满意。这不是自信, 这是空虚。
在夸奖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夸奖孩子的内心,夸奖过程,而非夸奖结果。这么做能让孩子把目光投向内在,关注自己在做的事,更多地去了解自己,而非外部世界。
2.育儿工具箱
2.1接纳孩子的感受
自信源自接纳自己的所有感受,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孩子知道,我们相信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可以应付的,以此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如果我们说出孩子的感受并表达接纳,我们就是在 告诉孩子,他可以有这些感受,没问题。
2.2你是怎么想到……的?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探究“怎么 ”而非赞美结果时,我们就是在帮助孩子养成关注内心,探究自身,甚至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惊叹的习惯。
2.3内心世界重于外在现
孩子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形成自信的脑回路,取决于他能够在多大 程度上把自己之所以是自己的东西看得比看得见的行为更重要。要想做到这一点,他所成长的家庭就必须更加注重孩子的“ 内心世界 ” (个性特征、感受和想法) ,而非“外在表现 ”(成就、结果和标签)。
2.4你最了解你现在的感受
如果自信是信任自己,那么帮孩子培养自信就是教孩子信任自己的感觉。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养成理解和信任内心感受的习惯。
自信来自对自身感受的接纳,而非来自消除痛苦和转移对痛苦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