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沫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爸爸是矿井工人,妈妈是银行代办员,可能年纪小一点的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就是连临时工都不算,只是帮人干活的那种。夏沫出生便没见过爷爷奶奶,所以她压根不懂人家说的奶奶的疼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她很想知道。
夏沫的姥姥是那种很重男轻女的传统老人,所以她的妈妈从小没受过什么优待,身为家里的老大承担了家里大部分的工作,后来夏沫常常听妈妈讲起,要不是小舅舅比较难哄她恐怕连高中都上不了。妈妈还常常提起那一年,她得了肺结核,住院二十多天,姥姥竟然一次也没有去看过,夏沫不知道当时的妈妈是怎样的心酸,她觉得比病痛更让人难过的便是自己的妈妈这般无情。
妈妈那个年代,正是国家提倡晚婚晚育的时代,所以妈妈在家呆到二十六岁才出阁,嫁给身为矿井工人的爸爸,那个年代能嫁给工人也算是很体面了。夏沫的爸爸是被继父带大的,所以虽然工作较早,但是挣来的钱都交给了继父继母,结婚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积蓄。爸爸常常说起骑自行车三十多里地去远房三姨家借小米的事。
夏沫常常听妈妈说起结婚时的艰难,由于爸爸很穷,所以也没有什么彩礼,更不要说酒席了。姥姥之所以让妈妈嫁给他,大概是看中了他的工人身份,那个时候工人有粮票,肉票和油票。爸爸妈妈结婚后租住在人家的门房里。有了夏沫后,两个人在姥姥姥爷生活的村子里买了一块地,两个人自己盖起了房子。
爸爸在井下工作是倒班制,所以他就利用休息时间,跟妈妈一起盖起了三间瓦房,妈妈这个时候还没有工作,所以平时田里有活就去帮姥姥姥爷干活,没有活的时候就在家里张罗盖房子的琐事,日子虽然清苦,但是两人总算看到点希望。
房子盖好后,两个人生活的有滋有味,由于爸爸比较勤劳,从不耽误上班时间,所以日子慢慢好起来了,家里的录音机,电视在村子里也是比较罕见的,爸爸妈妈都爱好音乐,所以两个人经常在家里边听着歌,边跳舞,爸爸也会拿出空白磁带来给妈妈录歌,也会为夏沫录两首儿歌。夏沫常常想,这个时候的妈妈应该很幸福吧?
日子就这样在平淡和忙碌中晃荡而过,爸爸妈妈也会争吵,夏沫都不记得为什么了,但是她记得很多次他们吵得很凶,有时还会动起手来,那个年代的人们吵架动手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但这多多少少对夏沫幼小的心灵造成一些伤害。
转眼间,夏沫到了上学的年纪,当时大概也不存在择校这个概念吧,所以爸爸把她送到了当地农村唯一的一所小学里,步行大概三十多分钟,遇有天气不好,爸爸便骑自行车带着她上学,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跟同村小伙伴走着去。由于离学校较远,中午要带饭,夏天就在学校的锅炉房里热,夏沫至今还记得为她们热饭的大爷,个子不高,人很和蔼。冬天就在班级里生的炉子旁热饭,快到下课时,同学们就把饭盒放在炉子旁,一排排饭盒,里面装着不同的妈妈的味道。那些日子,夏沫觉得艰苦,但很快乐。
后来,银行分房,姥姥姥爷搬去了镇里,年长夏沫一百天的大舅舅家的表姐也去镇里上学了。在夏沫的印象里,跟表姐接触的并不多,大概是由于她一直在姥姥家长大吧。但是幼小的夏沫很渴望能跟表姐一起在镇里上学。
再后来,由于姥爷是银行小领导,妈妈被招去做了代办员,跟正式职员一样上下班,没有时间照顾夏沫,所以,妈妈请求姥姥姥爷帮忙带夏沫,想让她像表姐一样住在姥姥家,去镇里上学,一方面可以有人照顾,另一方面,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姥姥姥爷终究没有同意,无论爸爸妈妈怎么请求,甚至提出给买粮食,给生活费。妈妈为此不知哭过多少回。
夏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没有爷爷奶奶,也得不到姥姥姥爷的疼爱,家里亲情也比较淡薄。所以疼她爱她的只有爸爸妈妈,夏沫后来常常想,大概那个年代的爸爸妈妈也不知道该怎样爱孩子吧,他们只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给夏沫,这大概对她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