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小视频:在一个小区的业主群里面,有位邻居发了一条消息,大致意思是:一会打孩子,哭声可能会有点大,打扰大家了,提前跟大家说声抱歉,并且表示会尽快完成这件事。最为有趣的是下面邻居的回复:有人说,开个直播呗,给我们家孩子也看看,杀一儆百;还有说,下次可以约个时间一起呀……
养孩子的喜怒哀乐只有做过父母,亲身体会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现代大多数父母都或多或少地学习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可是事到临头,依然用最本能的打骂来解决问题。不是我们不想做不吼不叫的父母,而是做不到啊!然而,在打骂完之后,又常常会陷入深深地自责当中。与其打了孩子之后自责,不如自省如何才能学以致用。
我们常听专家说:
1、“不要看孩子写作业”可是,我担心他放飞自我;
2、“给孩子自由”可是,我担心给他自由过了火;
3、“尊重孩子的选择”可是,我担心他选择的不是我想要的;
……
诸如此类的各种担忧造成我们不敢放手尝试使用新方法。想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的是思想,从心底拿走作为父母的这些担忧,才有可能去放心实践。认清以下三点,帮助父母养成好习惯。
一、放手不是不管,而是承担更多的责任
放手和放任是有区别的:放任是不管不问;而放手是给孩子引导,鼓励他去尝试,和他一起承担后果。
我们之所以不敢放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经历过,但是失败了,不希望孩子也承受同样的结果,同时,也是不相信孩子会有比我们更好的结果。另外一方面是我们没有经历过,不知道结果什么样,所以也不敢让孩子去尝试。
所以,如果家长想要做到放手,不是简单地听专家说“你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就能立刻学会放手。而是,要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成长。我们只有经历过更多,才有勇气陪孩子去经历,才有勇气承担这份责任。
比如说,你是一个不会打麻将的人,到亲戚家里去玩,他们正好三缺一邀请你加入。我想你一定会说自己不会,但是此刻有人告诉你:“去吧,赢了算你的,输了算我的。”这时,你就能以无比轻松的状态加入战局。结果无非是两种,一个是你依旧不爱打麻将,但是有了一次不一样的体验;另外一个是,你从此发现,原来还有如此好玩的游戏。
“有人”之所以才敢于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一场麻将下来,输赢大致在什么范围之内,而这个结果无论好坏,他都可以接受。所以,家长只有持续成长,自己的能力提升了,才能给孩子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二、结果不确定,才会有无限可能性
“万一”是一个有趣的词语,在养育孩子中,我们常常放大这个“1”,忽略“9999”。也因为这个万分之一的概率,让很多家长陷入焦虑。他们更希望孩子的未来是被自己规划好的,不要出错,按照这条轨迹走,父母就安心了。
这个方法看起来是安全的,但是谁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呢?十年前,由于当时房地产的兴起,“土木工程”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专业。当年浙大土木工程专业的录取成绩,堪比北大清华。但是现在,这个专业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十年前,谁又能想到网红,直播带货也能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行业呢?
能够让一个人持续做一辈子的事情,一定是他擅长的事情。一个人未来能做好什么事情,不仅仅限于他学的是什么专业,同时也取决于他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常常感叹那些大咖们,企业家们,他们眼光独到,有敏锐的判断力,面对社会的变化,能够快速捕捉到下一站的拐点在哪里。这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具备这些能力,而是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积累下来的能力。
无论哪个行业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是与时俱进的适应能力,而不是限定他未来发展的方向。只要孩子的价值观不跑偏,他的人生就不会跑偏。未来什么样,我们既然无法判断,还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创造。
三、帮助孩子从挫折中总结经验
如果你判断一件事情为失败的事情,是因为你没有能够从这件事情中找到对你有利的一面。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的时候,尝试了无数种的材料,最终才选定了钨。但是他却说自己从来没有失败过,之前的尝试是成功地了解了这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中国八卦图,简单的黑白两色,就说明了世间的万千道理。八卦图的黑白两色分别代表一阴一阳,但是在阴中有一点阳,在阳中有一点阴。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所谓的人生经验,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
我们家小朋友丁丁,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语文测验考了七十多分。晚上回家他显得特别焦虑,担心期末考试成绩还是这样,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其实你的语文测验这个成绩也不一定是坏事,而你数学得到了期末免考的荣誉,也不一定是好事。正因为你这次考得差,所以你接下来一定会在语文上多努力;而数学免考很可能造成你骄傲,在小问题上面出错。果然,最终语文考试全班第一名,而数学,因为一道计算题扣掉一分。
教会孩子从所谓的坏事中去寻找它积极的一面,可以坦然地面对挫折。这种积极乐观,终身成长的生活态度才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能力。
中医说“上病下治,头痛医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紧盯着问题本身。养育孩子也是一样,孩子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家长给孩子什么样的生长环境,为孩子树立什么样的榜样。无论过去怎样,作为父母也都无需自责,因为我们已经把我们认为最好的给了孩子,而且过去也不可改变。但是未来可期,我们做终身成长的家长,就能培养出终身成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