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我就小说天天不离手,也给一些杂志投过稿子,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错。想着有天把自己写的东西发到网上,肯定会有很多人浏览评论,同时也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去年年中的时候注册了公众号,写了两篇文章发上去,浏览量为零,第二天看的时候依然为零,内心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挫败感。看着别人的稿子浏览量那么高,评论那么多,时间久了还可以引流变现,心里很是羡慕。
然后我把稿子发到别的软件上,浏览量也寥寥可数,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开始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写的不错,可浏览量为什么却那么低呢,然后就这样抑郁了一段时间后开始认真思考。
我看了看自己经常关注的公众号有两个,一个是关于淘宝店铺的,另一个是关于股票的,这两个号有很大的相似点。
14年底的时候,我突然开始对国货护肤品疯狂种草,然后从网上搜到了这家店。觉得他们关于商品的文案写的特别好,所以从他们家买了几次东西后,就关注他们家的微信公众号了,就这么关注了四年。而我也早就成了他们家的至尊vip,从他们家买东西再加淘金币能剩好多钱,那家淘宝店已经开了十年了。
这家淘宝店运营的公众号的特点是:第一,他们家平均每月推送两三篇稿子。一篇是关于每月一次的会员日活动,另一篇是每月固定的上新活动,如果有节日,会另外推送一篇稿子。
第二个特点是:绝对不会每天发讨人厌的广告稿,浪费粉丝时间。而且每篇稿子绝不会雷同。每次文章开篇都会跟大家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然后下半段是活动内容,末尾是一个小活动,谁的评论被点赞的次数最多,谁就会免费获赠一份小礼物,并且包邮。所以每次大家都积极参与,在增加粉丝粘度和活跃度上面,简直没谁了。
另外一个公众号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开始关注的,是一个以股票为主的私人号。我平时比较关注理财,也关注着很多公众号,但每篇文章都看一遍以上的公众号就只有这个了。
因为他不像别的理财号那样,疯狂的推送无聊新闻,然后告诉你买哪只股票赚钱。当真你要有这能力,你就干脆在家自己买股票赚钱吧,干嘛出来好心免费做公众号啊。
这个公众号的运营者,他一直把股市当成类似于医学法律这样严谨的学科去对待,从不会发那种买这只股票你就赚了之类的稿子,他也一直跟大家说不要为了一夜暴富入市,只会让你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也会给股票初学者推荐很实用的入门书籍。
他总是分析大盘走势,会从最近国际国内政治上发生的一件事情,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会对股市产生怎样的结果。从各个方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告诉大家现在处在什么样的情况,培养读者的大局观。然后在大局观的形势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风格,他为真正关注股市的人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想法。
还有一个长期关注的app,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家公司当天下午两点多发布了一个公告,这个公告致使该股票第二天开盘大涨。然后我去翻手机历史推送消息,找到了最先发布这条实时消息的一个app,通共就一行字,但是把该有的信息全包括了。那些只会发博人眼球标题却没实质意义的自媒体,短期内可以有效果,但长远来看,吸引不了真正有含金量的读者,也就存活不了多久了。
如果你能提供给读者独一无二的东西,你根本就不需要每天发各种无聊的广告,满世界的求关注,求粉丝。我上面提到的那两个公众号,发稿频率其实算是很低的了。
那个理财号在交易日的时候会发一些内容,如果当天行情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他就不发任何东西。甚至每月例行发一篇广告,都会提前告诉大家这是广告,会麻烦大家点开看一下,因为是给小助理发工资用的。然后我每次都会点开看一下,一个是支持他,另一个是即便是广告,但是标题做的也很走心,很是吸引人。
一个想法在你的脑海中产生的同时,其他一些人也会产生这种想法,把这种想法写下来的人很少,能长期坚持这样做的人更少,而坚持下来的那个人就会有很大收获。刚注册公众号的时候,想着每星期写一篇稿子,可现在看来平均每个月才出一篇,自己连最基本的都没做到,所以也就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了。
你写稿子是为了把自己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引起读者共鸣,他们就会感觉出来。而你写稿子的目的是为了引流变现的时候,读者也会感觉出来,每个人做一件事的目的,会在做事的过程中展现出这个目的的氛围,谁都不傻。
不用急着引流变现,如果你能提供给读者一些只能从你这看到的东西,读者自然而然就会关注你。你一如既往的把公众号运营好了,也就会增加粉丝粘度和活跃度。急没有用,不如把急的时间用来认真写稿,认真生活,至于引流变现,顺其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