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如今却无话可说?
为什么每天努力认识不同的人,却很难收获一份真挚的友情?
为什么虽然拥有社交圈,却没有感到真正的安全感?
如果你对友谊有以上的任一疑问,就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与朋友保持亲密关系。
在《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友谊的三个元素:
为了开启、培养和保卫一段友谊,我们必须反复实践三个关键词:积极、默契和示弱。它们共同构成了“友谊金字塔”。
一、积极,做个正能量的人
积极心态是美好友谊的基础,如果没有它,亲密关系无从谈起,更不会得到升华。如果上次朋友聚会的时候,你感觉他们在指责你、批评你,对你提不起兴趣或开始厌倦你,那么,你可能就不会期待下一次相聚了。
没有人不需要相互依赖—我的意思是,没有人—愿意品尝因为做得不够而导致的愧疚、失意、委屈和痛苦。没有人愿意结交总是麻烦不断的朋友,动不动就心痛和需要帮助的朋友,以及心神不定和满腔愤怒的朋友。我们可能会同情这样的朋友,但不会迫不及待地去花时间与之共处。
维持一段美好友谊的基础,首先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具备积极心态的人。所谓积极性,就是产生令人满意或对人有帮助的正能量的动机,如果用情绪来表达,可以包含快乐、敬畏、感恩、希望、激励、关爱等。
为什么积极性如此重要呢?这包含两个方面:你对别人的积极性和别人对你的积极性。回想一下,当你的好朋友喋喋不休的向你抱怨,一开始也许你会倾听并适时的给出一些建议,但久而久之你一定不愿意花时间和他相处,因为他带给你的负能量甚至会影响到你的情绪。而反过来,当你觉得对方在你诉说的时候没有尝试理解,反而是在指责和批评,你也不会愿意与他再继续相处了。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就不能向朋友吐槽去排解消极情绪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消极情绪是人生的必然经历,没有必要消除它,而是要在友谊的账户中储存足够的积极情绪,以备不时之需的时候,可以“倚着朋友的肩膀哭泣”。根据研究表明,积极性和消极性的最低比例是5:1,这意味着,每一次消极情绪的释放都需要五次以上的积极情绪的积累,才能保持友谊的和谐状态。
什么会影响亲密关系双方去建立积极性呢?
首先,关系中的一方是消极情绪大于积极情绪的人。就像前面举例的那样,当你源源不断的向别人吐槽或者根本不在意对方的感受的时候,亲密关系中的积极性就会逐步丧失。
其次,关系中的一方总认为自己的付出比收获要多。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责任偏差”,即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贡献。回想一下,在一段关系中,你是否总是在念叨着自己为了维持这段友谊做了什么却不关心对方做了什么。比如如果你经常请朋友吃饭,总觉得对方很少回请你,这个时候你就会认为自己付出得太多了,但你可能忽略了一些事实是—这个朋友曾经送给了你什么礼物、曾经帮助过你什么。这种“责任偏差”也会影响到亲密关系中积极性的建立。
如何才能建立彼此之间的积极性呢?
第一,让自己成为主动建立积极情绪的人。比如说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为对方的成就而喝彩,甚至是像记住对方的生日并及时送上祝福这样的小事,都可以增加友谊的正能量。
第二,在付出的同时考虑收获到了什么。比如说请朋友吃了一次饭,收获了一段亲密的相处时光;送了朋友一个礼物,收获了对方的赞美和感激。
第三,以他人为中心进行付出。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自己付出,而忽略了对方真正的需要,这也会给朋友带来莫大的痛苦。
第四,向对方坦白自己的需求。人都会有脆弱的一面,也不可能事事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不需要别人的任何帮助,向对方坦白自己的需求,也是给对方“给予”的体验。
二、默契:承诺的力量
很多人都邂逅过自己喜欢和钦佩的人,但没有深入解读对方,只是偶尔看到彼此,且通常是在工作事务中见面。但是,我们不是因为缺乏兴趣而不能与那些人结为知己,而是因为缺乏相聚的时间—因此也欠缺默契度。我们至少通过一个这样的人—如果有足够的相聚时间,就可能发展成为好朋友。因为友谊的关键点在于促进感情,而非探索对方。促进一件事,意味着一个完整的过程,意味着需要一定的时间,意味着需要考虑轻重缓急,还意味着承诺—因此产生一定的连贯性。
默契度代表了朋友双方增强彼此信任所需要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如果不能重复不断地灵活展示越来越高的呼声,那就无法拥有培养友谊必需的信心。如果你们在一起的时候越来越默契,那就会越来越准确地猜出彼此在各种情况下的反应。于是,你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承诺。一切友谊都需要这样的两大视角—信心和新年。我们的过往互动已经证实这种信心颇有价值;我们要持有这样的信念—我们想象中的未来将一直延续下去。
友谊在具备信任的基础上,就需要不断的打磨默契度。默契度是指在友谊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够识别对方行为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这就意味着,友谊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值得信赖的。
但默契程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我们需要对方的承诺才能够产生信赖,比如说对方每次和你约饭都不迟到;当这种信赖慢慢培养起来后,双方的关系会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无条件的信赖,但刚进入这个阶段,关系还比较脆弱,一旦一方受到伤害后很有可能就退回到了第一阶段;但当积累了足够的时间和信赖度的时候,就会进入到第三阶段,无条件的信赖阶段,我知道即使有时候你迟到了也是有原因的,我可以理解你并且支持你的决定。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双方的默契度呢?
第一,多多相聚。培养友谊往往需要安排出更多的时间相聚,因为相聚的时光促进了彼此的倾诉和分享,这都有助于加深双方的了解,增加彼此的默契。
第二,热情服务。回想一下上一次你遇到困难朋友庭审而出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不是内心充满了感激和信任?为了维持这样的信任感,也需要对彼此去提供热情的服务,去支持彼此。
三、示弱:是勇气,也是信任
许多人把“示弱”与“出丑”扯在一起—坦白一些秘密和尴尬往事,抑或两者兼有。但是,这只是示弱的五大实践之一。
一般来说,示弱意味着冒险、暴露或恐惧的感觉。我们都不想被看作是一贫如洗、飘忽不定、局促不安、无力防御的人,因此我们不想示弱,更不用说冒险踏入是弱者行列了。
但是,当我们谈论有一种的示弱话题时,并不是说某人没有防御能力,是因为他脆弱—我是说,他决定降低自己的防御能力,正是因为他并不脆弱。事实上,脆弱来自于内心的安全之地和力量源泉。它是传达自由的强大行动。在美好的友谊中,我们不会被迫产生设防心理。相反,我们会放弃对彼此的心理防范,因为我们相信,这种自我保护显得多余。
友谊的培养过程中除了需要信任和默契,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示弱。示弱并不是意味着彼此没有秘密、和盘托出自己最坏的一面,而是要让自己放下戒备的心理,它意味着我们愿意被别人打动,愿意允许双方的生活交织在一起。
示弱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你不可能在彼此双方信任感和默契度都不高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揭露自己,这样容易让对方觉得你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情感。
那怎么的示弱才是合理的呢?
第一,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如果说示弱可以让别人了解我们,那我们必须要先了解自己是谁。这就需要倾听内心的声音并表达出来,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就是示弱的第一步。
第二,坦白尴尬往事和不安情绪。通过揭露自己过去的秘密、让我们后悔的行为等等,可以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近一步。
友谊金字塔的三个元素:积极、默契、示弱,每一个都是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否则友情就不复存在。积极性是友谊的基础,在有了基础后我们才能慢慢的培养出默契,过程中去展示示弱的动作,不断加深彼此的关系。只有三者保持平衡,才能收获一段亲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