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会被人好奇为什么不结婚,口气各异。有妄自揣测型的:“不结婚老了好孤单的。”,有十万个为什么型的:“你为什么不结婚啊?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不结婚啊?你为什么会恋爱不会结婚啊?”还有“算你狠”式造句:“有本事你就别结婚。”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数学,如果说心动是一个原点,百年好合是一个终点,那么中间这段大概是爱情纯度最高的距离,10多岁的时候,这是段虚线,奔三路上,很多人将它走成了一段直线,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我,一直都在两点之间曲线打转。这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
而假如剥离了过程,生活被微缩到了一个点,难免会带来恐慌。人仿佛坐在一辆只在乎速度的机器上,周围的景色飞快地后移,光影重叠着光影重叠成许多交织的耀眼的线,仿佛几何坐标上的线性函数,很快景色和心情都能被精准的数据测量,让函数告诉我我该为这一片因疾驰而过而未及顾暇的地方遗憾多少分钟。
米兰昆德拉在《慢》里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场景:高速路上飙车,车速超过了两百,但是主人公依旧麻木并持续加速。
曾经我也曾经是个对速度上瘾的人,直到发现没有更新的目标带来的刺激,我就好像一个缺氧的人,没有新的痛感我都快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我想两点之间,在我这里大概是不合适走直线的。
就好像小时候,会不停地去跟死党确认:“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对吧?”然后为了确认的友谊去做很多义不容辞的事情,在这些行为所带来的浪漫的感动中陶醉很久。但是现在,有可以坐在冬夜的楼道里聊天到天亮的朋友,却会笑着告诉对方:“我只想永远跟那个能触动你的点保持一段距离。”
前段时间听说微软发明Holen的消息,据说戴上这个眼镜你将看见第三个世界,这个世界是3D的,场景可以是火星,任意一个游戏的房间,你甚至可以和远方的好友面对面通话,共享彼此所处的环境景色。两点之间插入了第三点,就像开启了潘多拉的盒子,两点之间有了面。
所以也许结不结婚也好,用何种方式生活也好,真的是一个数学问题,得去问问罗素。但是死理性派总是喜欢站在上帝视角看人,罗素早就悲观:人对他物的研究是基于观察的主观臆测,对于自己虽然能获得更多视角的更精确的资料,但逃脱不了感情所以无法做到完全精确。我们只能在逻辑的王国里寻找存在感,在数理之间建立纯理性王国。但是这个纯理性王国最终也因充满了过于复杂强大的自指向而被哥德尔攻破。兢兢业业的罗素被一个年轻后辈轻轻一掂就撂倒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还是不要太认真。
我还是坚持曲线兜兜转转,毕竟曲线是最认真地不认真的线条,条件允许一不小心兜转出了一个新的平面甚至三维空间都未可知。何况这条遥望着终点却始终不抵达的路,也不总是我一个人在走。比如我爸就总教育我,对周围的一切都要常抱有友善的好奇心。看着他随便跟街边一个晒太阳的老人家都能闲聊得很开心的时候,我就会觉得生活很美好。
反正青春美貌,还能行骗。如果红颜经不起流年,那就换中骗法,从头再骗。至于两点之间是什么,没有酒到微醺你怎么敢随便思考这个问题。顺便,你该不会认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