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一度比较迷恋散文,但那个时候的水平还无法理解是如何撰写出散文的。几年之内一度无法理解。然后到了自己开始写,发疯一样的写,终于明白其实最自我没有拘束的表达,就是散文和杂文的核心。
没有任何的中心思想,不存在结构严谨的段落与分布。这篇文章也是散文,也许会散得一塌糊涂。
起初应该是自己约定的交稿时间到了,可是没有成形可用的素材,因为平时不积累加上没有特别想写的内容,就会直接交白卷。可能我会用忙之类的借口,但借口始终是借口。
这个时代个人所创造和获得的价值,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你的能力,机缘巧合、人脉经营等等都可能是重大占比,能力这个东西有点抽象化,并且需要很大的成本去了解。另一方面,最大的局限还是来自于自身的性格,受限于此,在过程进行和发挥中无不感到束手束脚。
性格这个东西,由环境、经历、信息、思考等等的综合因素左右着。心理学有框架和定型的划分,结果还是要么顺应性格,要么逆势而变。
有些事情,其实你是知道多想无益,但就是会忍不住去想,浅显的强迫症症状也大抵如此。解决方案之一要么从根源上去剔除那些事情,根源上化解心结,然而事实上这样的成本实在过大,并且很多事情本身背后是人,人是最难控制和改变的因素。
我一般稍微衡量一下之后,就会采取回避的方法。我知道不能改变的也许花很大的代价都无法改变,时间资源有限,只能选择取巧之计。回避就行了,强迫自己去转移注意力,转移视线,好像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不要俯视深渊,因为深渊会向你回望。越看越深陷,只能靠时间。
正如很多人 阐述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及为人处世的心法,谈谈都很正确,可一旦要执行和应用到每个决策点的时候,又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了。包括我自己,对于个别应用场景时内心还存在着坎,在我看来这个坎属于内心幻想出来的城墙,把自己最深处的恐惧面给禁锢了起来。
也明白了那帮和尚们打坐念经反反复复的价值,消磨思维和内心的棱角,将内心与行为统一起来,化繁为简,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困惑。
说到人性,我觉得表面的那种描述,什么贪婪、自私都对,然而有一种说法是从人类的进化学的角度来解释其中根源的,不得不折服。基因,说白了就是人性,千万年来的规律效应呈现在人的行为和思考之前的潜意识当中,不容轻易更改。所谓克服,就是在逆向于人性做斗争,目前遇到的人性和性格,是最具有挑战的事情。
因为它俩的固化程度太高,就算你意识到了,要做出改变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何况,要长期积累的行为才可能有建立起新的习惯。人性相比性格,就更难了,人性要被引导,我认为只能从价值观的角度去慢慢孵化。
最后,以点怪味汤结尾。
人在不稳定中寻求稳定和摸索固定规律,可稳定的固化的规律实在不会像机器一般能够通过设定程序的方式不出差错的运行,更多的是在今天的已知中面对明天的未知。难也好,苦也好,妄想通过规律排除一些,但终归不可绝对避免。
所以,要走的路,天南地北,每个人的历程完全不同,也注定了有些人生五味,是自己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