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断被人怀疑,是什么感觉?仿佛自己和别人无意的一举一动都别有企图,暗藏玄机。
一九四一年的杭州,汪精卫日伪政府为镇压国共两党抗日地下党行为,挖空心思搜罗情报,得知有个叫老鬼潜入了日伪特工组织。
“吴金李顾四,你们谁是匪?”他们将目标锁定到五个人身上,五分之一的概率,这范围也太小了吧?然而事实好像并没有这么简单。
这五人就是日伪剿匪大队长吴志国,军机处长金生火,司令侍从官白小年,译电科科长李宁玉,行政收发专员顾晓梦。这三男两女,被日本人肥原和特务头子王田香设局,困在一处“凶宅”,互相检举揭发,逼“老鬼”现身。
一封密电泄露
该事情的起因是,一封重要密电泄露,被截获,接触过密电的四个人迅速上了“黑名单”,成为被重点怀疑的对象。日本人和日伪司令部安装窃听器,望眼镜监视一屋子的人。并用地下党二太太和收潲水的老头做诱饵,蒙在鼓里的老头肯定会想办法接近老鬼,而老鬼心知肚明却又百口莫辩,消息亟待传出,自身姓名难保,怎么办?
一张铺天大网笼罩上空,只待老鬼露出破绽。
拉锯战智力较量
日军头目肥源熟悉国人,非等闲之辈,狡诈多疑,他和日伪特工使出浑身解数,玩了各种各样的招数和诡计,互相揭发,验证笔迹,引蛇出洞,敲山震虎,诈骗术、使用酷刑,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老鬼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一化解,但残忍狡猾的敌人仍然以宁可错杀一千,不会漏网一人的态度,逼迫就范。
眼看着同志们聚会的时间就要到了,老鬼为了拯救他们,心急如焚,彻夜失眠,最终选择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力挽狂澜。
会议如期召开,只是换了地方,会议第一项议程就是为这位地下英雄“老鬼”默哀。向ta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致敬。
东风,西风,静风
第二遍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麦家把此前那个感人悲壮的故事,换了一个版本写出来的深意,具体的历史扑朔迷离,但唯有精神永存,正义永存。
还未从《东风》的震撼中苏醒,作者以他细腻的笔触又展开了另一个故事,这是一个耄耋老人的叙述,逼真的细节描写让你觉得你在面对面的倾听,这是麦家的过人之处。
她穿一套的蓝色婆婆衫,飘逸而又质感。一只鸡血红的手镯和闪烁着眩目光芒的钻石戒指,悄然地透出它的高贵和富有。白皙的皮肤密布着无法掩饰的的老年斑,尽管萎缩的嘴唇涂抹了淡红。像是在努力地守护多年的秘密,但此时此刻我总觉得我走进了电影《泰坦尼克号》女主角老年的场景,他们的眼神里暗含着一种逝去的时光,和一种世纪老人特有的闪烁不定的秘密和迷茫。
这个老人就是当年的顾小梦,兄弟阋于墙,不同阵营的两个女人,因为相同的敌人结成了生死联盟,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静风这部分,回溯历史,交代了这次事件中的几个关键人物,时运面前,每个人都是洪流裹挟下的浮萍,掌握不住自己的命运。
也有一些人,他们同样是儿子女儿,是父亲母亲,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但在国家存亡时刻,选择了做时代的勇者,立场坚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成长为英雄人物。
他们中的有些人名垂青史,也有一些人,像麦家笔下的主人公,选择了如履薄冰,惊心动魄,命悬一线的幕后工作,大多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甚至被曲解,被误会,默默地做了无名英雄。
他们,是尤其值得尊重和敬仰的。
一个民族,大难面前,会有骨软,膝软的奴颜婢膝者,公然挑衅的叛国者,见风使舵的汉奸,但只要有一群不屈不挠的勇士在,只要得民心,顺民意,只要心中有光,有爱,就一定能攻坚克难,杀出重围,取得胜利。
其实每个人,与英雄的距离只有咫尺之遥。
《风声》发表后,麦家获得当年华语文学传媒年度小说。颁奖词是:麦家的小说是叙事的迷宫,也是人类意志的悲歌,他的写作既是在求证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温一种英雄哲学。他凭借丰盛的想象,坚固的逻辑,以及人物性格演进的严密线索,塑造、表现了一个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压下,在内心的旷野里为自己的命运和职责有所行动、承担、甚至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