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都杨

       都杨镇,是云浮市云安区的下辖镇,自明万历五年设置都骑都、杨柳都以后,迄今已有四百四十多年历史,是西江边上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那么,都杨镇有着怎样的发展史呢?都杨镇又有着哪些值得一提的优秀文化呢?请关注“大美都杨”系列文章,每天为您精彩分解!

大美都杨

第一章:悠久的历史

都杨者,都骑、杨柳之合谓也。在数百年的发展史中,都骑、杨柳一直都以各自不同的行政架构存在着,但是两地的文化非常接近,且两地的人联姻情况较多,所以自古就有“都杨一家亲”的说法;直到十六年前,都骑、杨柳二镇合并,“都杨”一词才正式以官方书面格式出现在历史当中。

参考《地名志》的记载,“都骑”一名是“以镇境内西江边都骑圩为名,明代都骑圩为都尉武官辖地”,而“杨柳”一名则是因“乡政府驻杨柳圩,原名旧圩,始建于明末......寓意‘杨柳长青’,乡以驻地名”。但是查阅地方文献,并未发现有关明朝时有

都尉武官镇驻都骑圩的记载,且“杨柳”一名也并非始见于明末,所以前述记载对于今人的查证有一定的局限性。据笔者考证,都骑都、杨柳都的建制其实在明万历五年前已有,原属高要县,只是在万历五年三罗建制之后才被划归东安县,且“杨柳”作为地名至少在北宋初年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明确记载,所以“都骑”、“杨柳”的发展历史是有待详细考证。据明末清初《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记载,在明朝中叶时,今都骑大涌河流域曾设有一个军营,其职能大体上就是防治当时西江南岸的瑶民的,所以这或许与《地名志》中所载“明代都骑圩为都尉武官辖地”有关联;而又据杨柳故老相传,“杨柳”原本是一条村落的村名,就是今天杨柳的石巷村,因当时村口种满杨柳树而得名,后来杨柳村村名越来越多,村境一再扩大,依次形成一个乡、圩、镇,所以“杨柳”之名也就由此而来了。

综上所述,无论“都骑”、“杨柳”之名是因为哪种原因而来的,其历史都肯定是十分悠久的,历史上这里作为高要县和德庆州的分界点,容纳着两地的优秀文化,成为千里西江水道边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二章:曲折的发展

今天的都杨镇,东与高要区大湾镇接壤,西与六都镇接壤,南与河口街道、安塘街道、思劳镇接壤,北与高要区、德庆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达二百四十九平方公里。而事实上,都杨镇境域的定型是经过长时间曲折的变迁的。

历史上,最早的都骑都、杨柳都,实际管理范围较小,大概范围应该是今都骑圩以东、大湾镇以西,而今杨柳社区北部的一些地方还属于当时的

思办都。明万历五年以前,青旗山脉以西至六都黄湾的地方属于德庆州的儒林里和富禄里,富禄里在降水河上游,大概范围是今云浮市区至河口街,儒林里在降水河下游,大概范围是今河口街、安塘街的北部及都杨镇的仙菊、降水及六都的黄湾;历史上的儒林、富禄二里,隶属于德庆州晋康乡。与此同时,都骑都、杨柳都同属于高要县,大致范围应该就位于大涌河流域与杨柳河流域之间。即使在明万历五年都骑都、杨柳都划归东安县后,今降水河流域的仙菊村、降水村仍未属于该区域,而是与今天的河口街被首任知县萧元冈设置为洪文都,这个行政架构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民国以后,仙菊村、降水村又与河口街的大部分地区被设置为降源乡,中共建政后,河口、都骑、杨柳等地的建制又一度频繁更变,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各镇的境域才基本上定型下来,仙菊村、降水村正式划归都骑镇,又至本世纪初,都骑镇、杨柳镇合并为都杨镇。

目前的都杨镇,发展前景良好,特别是成为云浮新区管委会驻地之后,发展步伐更加迅速,知名度也不断提高,笔者相信,都杨镇的未来一定充满光明!

第三章:无声的荣耀

据《云浮文物志》载:“(云浮东北部)地处西江沿岸和丘陵地带,水陆交通方便,经济开发较早,名人来往较多。”这则记载,可谓一语中的,把都杨地区的历史系统地阐述出来。

根据地方考古记录显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都骑镇六合村委岗尾村就出土过一座东汉时期的墓葬,墓葬中出土了不少汉代遗珍,这批珍贵的文物,为我们传递了一道来自远古的文明曙光。岗尾村汉墓,共出土

陶鼎两件、陶簋一件、陶魁一件、陶炉一件、陶温酒樽一件、陶井栏一件以及残破陶器若干,后经权威鉴定,该墓葬及出土文物的年份均属汉代,距今约有两千年历史。汉墓遗珍的出土,证明了早在两千年以前,都杨大地上便有人类居住、活动,并且在那个时期达到了生活和生产的高水平。按照岗尾村汉墓中出土冥器的规制看,墓主人生前的身份非富即贵,因为在两千年前的西江流域,尚未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所有产物都靠人工制作,而岗尾村的汉墓中存在着如此之多的高规制的冥器,就说明墓主人生前的地位非常崇高,他极有可能是当地的土著首领抑或是南越国王族的后裔。

如今,由岗尾村汉墓出土的一批文物正陈列在云浮市博物馆中,每天接受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的参观,向他们诉说都杨大地那波澜壮阔的历史,无声之间,仿佛再现出都杨昔日的辉煌。

第四章:灵动的文化

都杨历史上,通过科举走向仕途的人洋洋洒洒,他们的出仕为都杨大地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而据文献可查的,都杨历史上最早出仕的当属都骑洞坑村的严氏家族,这个家族人才辈出,在历史上是都杨地区显赫的望族。

洞坑村严氏家族的始祖严讽,生于北宋仁宗年间,本是

江西省修水县三都镇五星村人,为皇佑年间特科进士,官至韶州府事,娶知府事伍仕阶之女为妻,住德庆晋康,后迁居高要都骑洞源坑,成为洞坑严氏始祖,也是都杨历史上第一位出仕之人。严讽之子严穆,官至中奉大夫,娶广西提刑使之女毛氏为妻,是洞坑严氏第二代祖及第二代出仕之人。严穆之子严挺臣,北宋政和三年进士,历任廉州通判、监察御史、枢密史、光禄大夫等职,娶太庙斋郎方轸之女为妻,去世后被追封为一品上柱国,是洞坑严氏第三代祖及第三代出仕之人,也是都杨历史上任官职最高级的人。严挺臣之子严季道,南宋孝宗乾道年间历任薄尉令、县令,是洞坑严氏第四代祖及第四代出仕之人。严挺臣之孙严铤,南宋进士,历任宣议郎、光禄寺氶等职,是洞坑严氏第五代祖及第五代出仕之人。自严讽始,洞坑严氏一连五代出仕,成为两宋时期西江南岸最有威望的家族,而这个家族的威望亦随着后世子孙的迁徙而传播到德庆、高要、阳春等地;而当年严氏祖孙所遗诗文,也为今人研究当时西江南岸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如今,都杨民间还流传着“宋徽宗封书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源于北宋时严挺臣官至光禄大夫,宋徽宗心想都骑乃南方边鄙之地,如何能培育出像严挺臣这样优秀的人才,便询问严挺臣,严挺臣直言此系其父严穆在其年少时于家乡小山上筑建书斋令其安心读书之功,宋徽宗听后大受感动,于是就降旨荣封严挺臣少时读书之地为“第一书山”,因而都杨“书山”之名亦由此而来,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真理亦激励着都杨大地上世世代代的学子,为他们的建功立业、为都杨的文化振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五章:蜕变的人种

历史上,都杨大地上曾经有过几批不同人种的居民,在不同的年代里,他们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开辟都杨大地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那么,历史上的都杨都有过哪些人种呢?

在先秦时期,都杨大地上居住着陆梁越人,他们也是目前可知最早开发都杨大地的居民。关于都杨的越人史,可参考晋朝《广州记》、南朝宋《南越志》、后晋《旧唐书》、北宋《太平寰宇记》等文献,这些文献都明确记载先秦时今都杨境内降水村青旗山下有越人活动的情况,龙母温氏就是其中的经典代表。秦汉以后,随着南北版图的融合,中原汉人陆续南迁到西江流域,中原文化亦随之被传播到西江流域,在前述都杨镇岗尾村汉墓出土的冥器中,就有一件“

龙首柄勺(魁)”,该件冥器中凸显的龙图腾崇拜,就是源于中原地区,这就说明,汉代时都杨大地的文化已经收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个时期极有可能就有汉人迁徙到都杨一带居住。南北朝以后,青旗山以东的高要郡地发展较快,此时都杨大地上已陆续有汉人居住,而青旗山以西的晋康郡地则发展较缓,此时降水、仙菊一带成了越人之后、汉人以外的瑶人的啸聚地,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朝。明万历五年,罗旁战事后,朝廷在环罗旁山地区设置三罗,时德庆州的儒林里、富禄里以及高要县的都骑都、杨柳都,统统被划归东安县,至此,大批汉人开始涌入都杨大地,都杨原有的少数民族灭绝,时至今日,都杨镇的居民都是同一人种——汉人。

       都杨地处西江南岸的丘陵地带,周围高山连绵,中间形成一马平川的小盆地,无论是在古代,抑或是在现代,都非常适合人类居住。所以,由此前提下,自周秦以来就有不同人种的人选择在这块土地上居住,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六章:遥远的记忆

都杨历史上,青旗山以东的地域曾是南方少数民族瑶族人啸聚的地方,后来因为汉人的迁入,而产生了汉、瑶两族深重的隔阂,两族的恩怨情仇成为都杨历史中一段永久的记忆。

今云浮的降水河流域,历史上曾隶属于德庆州晋康乡,河流的上游是富禄里,河流的下游是儒林里,而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儒林里和富禄里就是“瑶患”最为深重的地方。何谓“瑶患”?实际上,“瑶患”是指瑶人制造的灾患,在明朝中叶时,啸聚降水河流域山区的瑶人并不服从汉人官府的管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官府唯恐他们造乱,对他们也是敬而远之;后来,随着大批汉人进入到西江

边沿降水河流域耕种,瑶人就开始“不安分”,经常下山屠杀、洗劫汉人,汉人受害惨重,十死七八,所以就把瑶人制造的这种灾患称之为“瑶患”。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西江南岸“瑶患”最猖獗时期,瑶人曾屠杀汉人多达八千余口,当时德庆州的知州陪同朝廷官员巡视西江南岸地区,也只是江上泛舟远望,不敢靠近和登陆南岸;而当时儒林里的降水埠、蓬远埠等埠头,也是因为南岸瑶患猖獗而不得不设在西江北岸,用史书的原话是“防守南山贼”。当然,当时的官府对于瑶人的胡作非为也并非坐视不理,他们一方面在儒林里、富禄里境内设置大石岭营、何木迳营、白马营、山柏营、新安堡等军营和堡垒,用以防治当地瑶人,一方面又派军队开进瑶人山区,对瑶人采取军事打击,这样“瑶患”才有所缓解,因躲避“瑶患”而外迁的汉人才又敢回到儒林里、富禄里耕种。特别是后来经过明嘉靖年间德庆同知陈露设伏绞杀黄海龙、张快马等瑶人首领及明万历年间两广总督凌云翼征调十万大军征剿罗旁山区瑶人两件事后,儒林里、富禄里的瑶人元气大伤,死的死、逃的逃,直到东安县建立之后,该区域的汉人历史便正式开始。

对于今人来说,上述的这段历史已经是遥远的记忆了,但是这段历史在整个都杨乃至云浮的发展史中又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介绍云浮、都杨的历史,就离不开这段历史,所以这也是我们今天必须回首重温这段历史的原因。

第七章:端溪龙母说

众所周知,龙母文化是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独有的文化,该文化自周秦年间源起,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南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龙母”这位传说中的神灵,已经成为岭南乃至海外龙的传人魂牵梦绕的始祖母。然而,极少人知道的是,辉煌千年的龙母文化,就是起源于都杨镇的降水村。

据目前发现最早记载龙母传说的晋朝《广州记》载:“

程溪浦口有蒲母养龙,列断其尾,因呼掘龙,时人见之,则土境大丰而利涉之。”之后南朝宋《南越志》又载:“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媪殒,瘗于江阴。龙子常为大波至墓侧,萦波转沙以成坟,人谓之掘尾龙。今人为船为龙掘尾,即此也。”那么,这两则文献记载的“程溪”和“端溪”又是各指哪里呢?实际上,“程溪”就是今降水河的古称,特指仙菊村至降水口一段,传说中的龙母就是在降水口居住的,之后仙逝于此,葬在水口青旗山上,而龙母的故居亦被乡民改建为祠庙供奉龙母,因庙在程溪水口,故得名程溪祖庙;而“端溪”,是指汉朝时的端溪县,其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云浮、信宜、高州、德庆一带,由于龙母生活的年代西江南岸尚未有行政架构,所以后代追述者就用以汉代行政架构“端溪县”称呼龙母籍贯。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

       这就说明,远古的端溪龙母传说起源于都杨镇降水村,这里在古代作为千里西江航道上的重要港口,是商业贸易非常兴旺地方,来往里经商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因而龙母传说就是通过西江水道被传播到了苍梧及珠三角,继而传播到内陆地区,成为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最古老也最有特色的一大传说。

第八章:永恒的印记

       前篇文章介绍到,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龙母传说、龙母文化是起源于都杨镇的降水村,那么龙母传说、龙母文化又是怎样在降水村发源的呢?

       要了解龙母传说,就是查阅较早、较详细记录龙母传说的《南越志》:“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居常涧中捕鱼以资日给。忽于水侧遇一卵,大如斗,乃将归,置器中。经十日许,有一物如守宫,长尺余,穿卵而出,因任其去留。稍长尺五,便能入水捕鱼,日得十余头。稍长二尺许,得鱼渐多。常游波中,萦回媪侧。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而去。数年乃还。媪见其辉色炳耀,谓曰:‘龙子今复来也?’因盘旋游戏,亲驯如初。秦始皇闻之,曰:‘此龙子也,朕德之所致。’留使者以玄珪之礼聘媪。媪恋土,不以为乐,至始兴江,去端溪千余里,龙辄引船还,不逾夕至本所,如此数四,使者惧而止,卒不能召媪。媪殒,瘗于江阴,龙子常为大波至墓侧,策浪转沙以成坟,人谓之掘尾龙。今人为船为龙掘尾,即此也。”这则文献,主要记载先秦时端溪县温氏居于程溪水口,一日在江边拾得巨卵一枚,带回家中,后巨卵孵化出龙子,温氏就将龙子豢养,因而得名“龙母”;及至秦始皇平定岭南后,听说南越有龙母豢龙奇事,以为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龙母恋土,不愿进京,于是龙子作法,将接引龙母进京的秦使船引回程溪,如是者数次,秦使恐惧而作罢,故龙母最终得以如愿回到程溪;之后不久,龙母就在程溪仙逝了,被葬于江南,龙子“常为大波至墓侧,策浪转沙以成坟”;于是乎,龙母传说就这样诞生了。之后千年间,龙母传说在不断变化、完善,成为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最具本土色彩的传说。而民间相传,龙母仙逝后,乡人就将她位于程溪水口的故居改建为祠庙,是为程溪祖庙,以后每年的龙母诞及龙子诞,四邻八乡的人都会到祖庙中贺诞,通过各种不同的祭神方式表达对龙母的最高敬意,由此形成了风靡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龙母信俗,并形成一个特大的龙母文化圈。

       当然,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有关龙母的传说有几分真、几分假已经很难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龙母”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更成为西江流域人民永恒的印记,她既是我们对于遥远时代的一个遐想,也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精神寄托,这种无可取代的能量,时刻激励着西江儿女迎难而上、奋勇前行!

第九章:源远溯程溪

程溪,即降水河,是都杨镇境内一条重要的河流,之所以说其重要,是因为其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且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程溪又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内涵呢?

程溪,即降水河,古称洚水、绛水、灵溪、零溪,又称南山河、南沙河、龙河,发源于云浮市大金山禾枪顶,流经石城镇、云城街道、河口街道、都杨镇,最终在降水口汇入西江,全长达四十六公里。程溪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秦交替之际,就有龙母温氏居住在水口,龙母逝世后,龙母的祠庙、墓葬均在程溪水口,之后晋朝、南朝、唐朝、后晋、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均有关于程溪龙母的文献记载。明朝万历五年后,随着东安县的新兴,程溪流域亦随之兴旺起来。在明、清两代,程溪是东安县县城中心的重要河流,自春岗山到降水口一段,是当时县内商品运输的唯一水路;当时的程溪运输水道,上游是县城,中游是大元市,下游是洚水市,沿途乡村设埠头无数,所以每天都有货船在程溪水道上来回往返。据地方史志记载,在古代,程溪水口还有过一块巨石,在江底伸出水面,横亘中流,高达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所以当地又得名“降水”;明万历五年开县后,首任知县萧元冈及继任知县郭濂都想开凿程溪水口的大石,但因地方甫定、工力浩大的原因而未得到上级的批准,所以后世到任知县,都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根据地方史志记载,直至清朝末年程溪水口大石还存在,但是今天大石已不见踪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毁于这两百年间水口的一系列建设工程中。

程溪流域历史底蕴相当久远,自降水口一路溯源而上,沿途就有龙母墓、程溪祖庙、罗胜陈氏祖墓、七连炮楼、镇安庙、仙洞古牌坊、陈世禄墓、镇北楼、

提督广东学政戴文治墓、陈法旺衣冠冢、布务炮楼、春岗山龙母庙、文笔塔、百门大屋、成均进士周儒韬墓、怀远将军罗文举家祠等等名胜古迹,是我市境内最具文化底蕴的河流之一。

第十章:招展的青旗

在都杨镇降水村程溪(降水河)水口处,矗立着一座耸入云天的山峰,这就是被古人誉为“江南巨镇”的青旗山了,如果说青旗山是都杨镇的第一名山,那绝对是当之无愧的。

青旗山被誉为“龙母文化第一山”,因为先秦时龙母就居住在青旗山下,龙母逝世后也葬在青旗山巅,所以这里的龙母文化相当深厚,无愧龙母文化首山的地位。据民间传说,先秦时,龙母经常乘骑一头白鹿到各地为民消灾,后来白鹿践踏农田,龙母折断其一足以示惩戒,放养于青旗山麓,于是民间就有了“青旗山三足鹿”的说法了;后来,民间又相传,只要在西江上看到青旗山三足鹿或者听到其鸣叫,就预示着全年大丰,如果三足鹿在山上隅鸣叫,则有达官贵人自西江上游而来,如果三足鹿在山下隅鸣叫,则有达官贵人自西江下游而来,征验不爽。后来龙母归葬青旗山后,民间都觉得青旗山有龙母神灵守护,一草一木都沾有龙母灵气,除非遇到大凶之年要到山上伐木赈灾,其他任何时候不能私自到山上砍伐树木,所以青旗山上的古木、良材特别多;清康熙五十二年,是岁西江沿岸闹大饥荒,当地官民就到祖庙中向龙母祷告,在占卜得到神灵准许后,就到青旗山上砍伐树木,然后将砍伐到的树木在山下装船,运到珠三角地区售卖,售卖木材得到的钱全部用于赈灾,大大减缓了当时的灾情。

明嘉靖年间,德庆知州陆舜臣、高要推官陈辂、德庆同知刘魁、德庆学正陈朝器、德庆训导伍云龙、德庆庠生陈本义等人游览青旗山景,然后各自以“青旗拥翠”为题写下诗歌,歌颂了青旗山迷人的风景及古龙的文化,青旗山亦由此成为“晋康八景”之一,载入史册。清道光《东安县志》载:“青旗山,在城东北六十里,开展若旗,横连蔽日。楚怀王时,龙母寄寓程溪,即其地也。后迁庙悦城,以此为照镜山。树林茂密,有三足鹿驯伏其中,官船至,辄先鸣。康熙癸巳岁,大饥,乡人诣庙乞以山木赈,许之,自是斧斤相寻,遂成濯濯云。”清初《广东新语》载:“青旗山有三足鹿,初秦时,龙母蒲媪,常乘白鹿以出入。农人恶其害稼,母乃断一足以放之,至今鹿有三足者。三足鹿善鸣,鸣辄有验。在山上隅鸣,则贵官诣龙母庙,自上流而至。在下隅鸣,则自下流而至,甚不爽。”

青旗山,一座因形似旌旗招展而得名的山峰,其景色秀丽,其底蕴深厚,秀然为西江南岸诸峰之最,至于西江北岸的“黄旗山”,无非是悦城人仰慕青旗山之名而杜撰出来的,目的是欲以其与江南青旗山的历史底蕴比拟,但这是不切实际的。如今的青旗山,正像一面在迎风招展的旗帜,向所有龙母传人招手、问好,始终为传播降水龙母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第十一章:奇秀的山水

都杨大地,山水奇秀,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名人墨客们的青睐之地。那么,都杨一带又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山水呢?

今都杨镇境内的所属山脉为大金山山脉,镇内主要高峰有神主牌顶、青旗山、笔架山、大尖顶、营盆顶、牛山、大旗顶、高佬顶、饭盖岗、横坑岭、大顶、南高顶、官坑坳、石人头顶、亚婆髻顶、无尖顶等等,主要河流有降水河、大涌河、珠川河等等,还有大洞水库、洞坑水库等等,山水资源十分丰富。除此之外,都杨镇的金鱼沙和珠川草原两处优美的自然风光,前者是西江水道上的一片绿沙洲,后者是原中南海警卫员李连庆的畜牧之地,每每吸引无数外地游客前往观光、访胜。

美丽的都杨镇,是西江南岸最后的净土,这里没有被浇漓的繁华所影响,这里充满着大自然的乐趣和乡土人的淳朴,是无数游子魂牵梦绕的家园。

第十二章:风雨圣山坑

圣山,又名圣山坑,位于都杨镇杨柳圩,是都杨四大文化名山之一,因为一个遥远的传说而得名。

杨柳民间相传,很久以前,杨柳圩上住着一位神仙公,这位神仙公自称姓孔、又姓司马,年岁已经无人能知,但是他法力高强,能知过去未来,所以他每每附人耳边说一些话,这些话都会在不久后应验,非常奇特。后来,神仙公羽化了,乡人就将他葬在附近的山上,并修建一座祠庙供奉他,每当大旱之时,人们都会到祠庙中祈雨,若雨不至,就拆去祠瓦数片、引泉水过于祠下,大雨骤至,征验不爽。后来,因为神仙公屡屡显圣的缘故,人们就将他祠、墓所在的山命名为“圣山”、“圣山坑”,而乡人亦尊称神仙公为“圣山公”。

都杨镇境内的原始神谱非常丰富,“圣山公”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他的传说被载入地方史志,成为后人追忆和缅怀的先贤。愿未来,都杨圣山能够开发成为一个旅游景区,始终为宣扬本土深厚的人文底蕴而发挥作用。

第十三章:人文仰蒲山

在都杨镇杨柳水口,耸立着一座雄伟的山峰,其名“蒲山”,是都杨四大文化名山之一,也是都杨人文荟萃之地。

蒲山的自然风景,被

古代《东安县志》描述得淋漓尽致:“蒲山,在杨柳都水口,圆耸屹立,缀绿浮青,上有贞元古刹,俯临金鱼沙。松风夜月,渔歌梵音,致足乐也。挽西流而作带,抚南岭以排云,术者谓罗阳山水至此一大结束。”也就是说,按照古代术士的说法,蒲山乃是古罗阳郡(今郁南县)至都杨一段山水的一大结束。明崇祯八年,杨柳都名士徐有序等人在蒲山上修建了贞元寺,自此以后,蒲山就成为名人墨客们登临、观光、朝圣的胜地了,而蒲山贞元寺也是都杨镇境内唯一一座明代佛教寺院,相传寺内藏有中国四大玉香炉之一。

蒲山的风光与人文,在都杨来看还算是比较优秀的,展望未来,这里能够开发成旅游景区,进一步丰富都杨的文化底蕴和提高都杨的文化魅力。

第十四章:梦幻金鱼沙

都杨镇金鱼沙是沉寂的,这一沉寂就是数百年、上千年,她不曾向世人诉说什么,但她那广阔的胸怀和曲折的变幻,却足以令世人为之叹服。

多少个世纪以来,滔滔不绝的西江水冲刷着杨柳水口的沙洲,这个因形状神似金鱼而被冠名“金鱼沙”的沙洲,就是在江水的洗礼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后来,草儿绿了沙洲,花儿香了沙洲,大树荫了沙洲,各种小动物活泼了沙洲,沙洲便慢慢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再后来,有人从郁南出发,乘船顺江而下,当到达杨柳水口,发现江心上有一个美丽的沙洲后,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到洲上定居,并且世代繁衍生息,一住就是几百年,发展了一条大村落。之后,所有乘船途经金鱼沙的人都有机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每当夕阳西下,晚风吹拂,金鱼沙上树影婆娑,时隐时现的屋舍飘出阵阵炊烟,外出的渔夫哼着曲儿摇橹归家,远飞的鸟雀亦结队投林......

几个版本的故事,每天都在金鱼沙周围重复上演,只是“演员”都是不同的人,他们的故事大概就是初见、交往、接触、离别,金鱼沙目睹了所有,但她一直选择无言。金鱼沙的花草是无言的,它们任凭外物践踏,却从来不发一声;金鱼沙的树木是无言的,它们像沙洲的守护神一样为岛民遮风挡雨,却一直默默无闻;金鱼沙的民居是无言的,它们见证了金鱼沙的辉煌,却最终归于寂静;金鱼沙的灯塔的无言的,它们照亮了离人的前路,也照亮了游子的归程。无言之爱,殊非小爱;无言之言,是属大言。金鱼沙虽然无言,但是她赐给当地居民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爱,更是纵隔千山万水仍然魂牵梦绕的切心乡愁。

江水仍在激荡,金鱼沙照旧无言,人间的故事继续上演,这里的风景依然。或许,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淡泊如斯。

第十五章:繁华的墟市

       自明万历五年后,今都杨镇境内曾有过多个墟市,如洚水市、都骑墟、杨柳墟、麦州墟(地方史志未记载)等等,这些墟市都曾是西江南岸繁华的墟市,见证着都杨大地数百年来的发展。

东安县设置后,首任知县萧元冈就在今南山河中下游设置了一个洪文都,大致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大元洞、禄源、塱卓、布务、双上、八和、扶卓、仙菊、降水一带,都中有两个墟市,一个是中游大元市,一个是下游洚水市。洚水市设在降水口,这里位于降水河道河口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过去自上游县城出西江或者其他地方到上游县城,都必须经过洚水市,因此洚水市就成为县内、县外商品贸易的集中点,无论是县城、河口、仙菊,抑或是悦城、禄步、三洲、六都、都骑、杨柳,很多贩夫走卒都会选择在洚水市墟期这天把货物担到洚水市售卖,而四邻八乡的乡民也会选择在洚水市墟期这天到洚水市趁墟,双方互通有无,因而洚水市贸易十分兴旺,一度是西江南岸最兴旺的墟市之一,每天摆渡的船只塞满渡口。随着民国动乱,洚水市逐渐没落,今已不复存在,经过几番沧桑,形成了今天的降水自然村,几家发廊、菜肉档、卫生站、碾米厂、商铺,诉说着此地往日的繁华。

如今,都杨镇境内还存

都骑墟、杨柳墟、麦州墟三个民间墟市,都骑墟的墟期是农历的三、六、九日,杨柳墟的墟期是农历的二、五、八日,麦州墟的墟期是农历的零、四、七日,每逢三墟墟期,就会有四邻八乡的人前往趁墟,场面十分热闹。

第十六章:点缀的寺庙

历史上,都杨境内曾有过不少琳宫梵刹,这些寺庙如繁星般点缀在都杨大地上,凝聚着各方水土的灵魂。那么,都杨历史上都有过哪些寺庙呢?

所谓“寺庙”,其实是指两种不同宗教的建筑物,寺是佛教建筑物,庙是道教建筑物,所供奉的人物会因为宗教不同而不同,所以,要介绍都杨的寺庙,就要从两种宗教的角度去进行解说。首先介绍都杨的寺。历史上,都杨曾有过三大寺院,分别是杨柳贞元寺、杨柳燕珠寺以及都骑静慧寺,其中贞元寺始建于明崇祯八年,燕珠寺始建于康熙五十七年,静慧寺始建无可考。其次介绍都杨的庙。根据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都杨历史上有过多座庙宇,分别是降水程溪祖庙、杨柳圣山祠、仙菊阿公坛、仙菊镇安庙、都骑大王庙、都骑高山庙以及金鱼沙关公庙,其中程溪祖庙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其余庙宇多建于明、清时期。这样算起来,偌大的都杨镇,历史上就有过三寺七庙,当然,还有一些不被记载又鲜为人知的。而这些寺庙如繁星般的点缀,就表明历史上的都杨人财力充足、精神丰富、文化多元,各种各样的神灵汇聚到都杨,成为都杨的一大特色宗教文化。

都杨寺庙的存在,不但是都杨文化的体现,更是都杨历史的反映,这些寺庙大多数是因为某种历史缘故而修建的,而就是这些缘故,正正反映了都杨那源远流长的历史。

第十七章:奇特的地名

到过都杨镇的朋友都会注意到,都杨的地名是非常奇特的,诸如龙头围、鸭脚坑、磨烫岗、山猪坑、金刚村、罗卜、榃秧地、敢龙屈、倒流水等等,这些地名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都杨地名奇特,在云浮地区是出了名的,那么,这些地名背后又是否另有玄机呢?

实际上,都杨的每一处地名都不是随便起的,每一处在外人看来似乎很奇特的地名背后,其实都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下面,笔者将介绍都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名及其背后的故事,大家就会明白的了。杨柳:“杨柳”原本是石巷村的名称,因村前种满杨柳树而得名,后来,随着杨柳村的人数越来越多,

“杨柳”亦逐渐成为一个行政区域名称。石巷:在“杨柳”成为一个行政区域名称之后,那么原来的杨柳村就要改名,因村中大户人家众多,以石条铺满村巷,因名“石巷”。降水:相传,昔日南山河在汇入西江时会经过一处高达十余丈的石崖,水从石下,其势如降,故名“降水”。金鱼沙:相传,古时有程溪庙金鱼跃入西江,被龙母点化为沙洲,形如金鱼,会浮动上下,故名“金鱼沙”。倒流水:相传,溪水流到此村时会倒流,故名“倒流水”。麦州:相传因麦姓人聚居于此而得名。仙洞:相传,过去山后有一仙人居住的洞穴,但平时是秘不示人的,有一次有一牧童失牛,到山上寻找,最后在仙人居住的洞穴前找回了牛,他看到洞内云雾缭绕、金光灿灿,于是就先把牛带回家,然后打算再和伙伴前往洞穴探奇,但无论怎样找都已经不见,所以山下的村得名“仙洞”。佛仔坳:相传,佛仔坳上有一奇石,形如“佛仔”,过去群众徒步出入经过此坳,就要折一树枝摆到石头面前,以示对“佛仔”的敬意,所以此坳得名佛仔坳。凤凰田:相传此地有“凤凰落田”风水而得名。

       往事已随烟云散,唯有地名说古今。都杨地名,是都杨另一段历史的反映,虽然看似奇特,但是处处暗藏玄机,是为都杨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第十八章:古老的风俗

像都杨镇这样拥有悠久历史的乡镇,自然就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底蕴之中,就少不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风俗。

都杨镇的风俗是古老的,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变化。在降水,流行着过龙母诞、龙子诞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五月初七日、七月廿一日、八月十三日,降水人都会为龙母、龙子贺诞;过去有程溪祖庙时,人们还会到祖庙中以行香、进贡、舞狮、唱歌、烧炮的方式,表达心中对龙母、龙子神灵的最高敬意。在金鱼沙,流行着过土地诞的习俗,即每年二月初二日,金鱼沙人都会举办隆重集会,上香、烧炮,庆祝土地诞的到来。在降面村,流行着过观音诞的习俗,即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降面人都会通过群众活动的方式,庆祝观音诞的到来。除此之外,都杨人还有农历七月七日“装七水”的习俗,即乞巧节当天正午,装水一瓶,放七颗石子于其中,然后安置在家中,相传可以以此来保家平安。都杨人注重各种大事的礼仪,如人满月、婚庆、寿庆、终老或建筑落成等等,必设宴招待亲友,而亲友会根据事件的不同携礼到主办家,如满月宴则送婴儿衣服,如婚庆宴则送首饰,如寿庆则送寿面,如丧事则送花圈及香烛,处处体现人性化的标准。

作为人文蔚然之地,都杨镇固然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古老风俗,这当然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发扬,因为它们早已凝聚了我们祖先的灵魂,时刻教导我们一些人生的真理。

第十九章:趣味的俚语

都杨人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这种方言圆滑、厚重,非常具有地方文化色彩;而独特的都杨话,就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制造了无数趣味的俚语,这些俚语无不体现着都杨话的精华。

下面,笔者将介绍几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都杨俚语,为各位展现都杨话的精华之处。“先有程溪,后有龙母”:这是一句流传在降水民间的俚语,是指历史上先有降水程溪庙、后有悦城龙母庙,又指先有程溪河、后有龙母神,一语双关,寥寥数字就道出了降水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的重要性,非常经典。“东鸡磅,户甲塱,捞

酢唔酸户甲塱”:这是一句流传在仙菊民间的俚语,是指离仙菊不远的有个叫东鸡磅的地方,东鸡磅对面是户甲塱,由于地理环境特殊的原因,户甲塱这个地方是不适合腌制酸菜、酸瓜的,无论腌制什么,味都不酸。“仙洞有个陈开光,走到大垌去开荒”:这是一句流传在仙菊民间的俚语,陈开光是仙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相传其力大无比,把仙菊垌一带的土地全部开垦为良田,遗泽后人。“新造大船系洚口,新打大刀系洚头”:这是一句流传在降水民间的俚语,是指以前降水人在降水河口造船、在降水码头打刀的场面,反映了旧日洚水市繁荣的景象。“程溪庙噶灯,照远唔照近”:这是一句流传在降水民间的俚语,是指过去程溪祖庙尚存时,每当夜晚,祖庙的灯都是照明远处西江水道上的,而不是照明近处乡村的,所以这句俚语又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指龙母神灵是比较照顾远道而来的善信的。“阿跛贵撑艇,我同你罗个”:这是一句流传在都骑、杨柳民间的俚语,相传过去西江边有个摆渡人叫阿跛贵,有一天准备摆渡一女子渡江,他想再看看岸上有没有其他客人,就跟女子说“我上基围塘看看有没有人,我再同你罗个”,结果吓坏女子,女子以为阿跛贵是想看看岸上有没有人然后再非礼她,吓得她拔腿就跑,所以民间就传下来这句颇带趣味的俗语了。

       当然,以上介绍的几句俚语无非是都杨镇众多俚语中的冰山一角,另外还有诸多诙谐而通俗的俚语,由于篇幅关系不能介绍全面,所以敬请各位有机会亲临都杨,听都杨人说几句都杨俚语,感受都杨方言独特的语言艺术。

第二十章:独特的饮食

都杨人有自己的饮食习惯,这种习惯受到都杨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渔猎文化有着很大的融合,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在过去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都杨人基本上生活在交通阻塞的山水之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都杨人的饮食也大多数与山水有关。过去,人们利用山地开垦为农田,种植五谷杂粮和其他农作物,若遇丰年,可得大丰收;同时,都杨人就在西江边捕鱼、养鱼,如果大丰收,那么都杨处处都是“鱼米之乡”。都杨人会用农作物制作各种美味的食物,如裹蒸、粽子、炊糕、

茨菇糕、疍家糕、百解糕、大糠糍、油糍、艾糍、酸酢等等,都杨人又会把肉类制作成各种美味的食物,如咸鱼、鱼干、咸肉、腊肉、炸肉、扣肉、甜酸肉等等,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让人品尝后即回味无穷。前些年,都杨人家中都会用灶头煮菜,那种用柴火烧;制出来的菜肉,都会散发出一种不可描述的自然香味;每当用餐时分,家家户户都会飘出自然的香味,溢满村巷,非常美妙。

       都杨人的饮食文化,与都杨人生活上的自给自足有很大的关系,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都杨先民靠着自己勤奋的双手,开辟一方乐土,而由他们开创的饮食文化即在都杨民间世代传承。

第二十一章:名胜与古迹

都杨镇的历史是悠久的,所以镇内的名胜古迹非常之多,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每一处遗迹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历史,令人读来倍感沧桑。

都杨镇比较著名的名胜古迹有程溪祖庙、龙母墓、严穆夫妇墓、严挺臣墓、贞元寺、燕珠寺、静慧寺、书房阁、降水古渡、降水光学余公祠、仙菊林场、洞坑严氏宗祠、村头陈氏宗祠、东山陈氏宗祠、六合莫氏宗祠、杨柳潘氏宗祠、杨柳陈氏宗祠、杨柳黎氏宗祠、麦州麦氏宗祠、麦州麦长龙故居、荣昌堂、都骑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等;这些名胜古迹中,有些是先贤祠庙,有些是先贤墓葬,有些是官贵墓葬,有些是佛教寺院,有些是儒家建筑,有些是宗族圣地,有些是时代遗迹,有些是名人故居,有些是战争遗址,有些是重要津口,有些是纪念建筑;在某些建筑中,还凝聚有“进士”、“上柱国”、“监察御史”、“秀才”、“主讲”等封建时代的仕途荣耀,这是值得都杨后人去继承的。

以上这一批名胜古迹,已被载入史册,尽管最属光辉的年代已经过去,但由始至终都能给人以一种坚毅、顽强的精神,所以值得都杨人去维护和弘扬。

第二十二章:风水与武术

都杨镇开发较早,文化多元, 三教九流者遍流于乡里,而最经典者,就莫过于风水学与武术了。

首先介绍风水学。风水学是我国一项古老的学问,属于自然学的一种,自晋代开始,就有一套成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并非迷信之说。都杨人是比较信仰风水学的,东到杨柳,西到仙菊,处处都有风水的影子,村民每逢建房、修坟、砌坛等等,都会事先请风水师到现场堪舆、安排一番,然后按照其指导进行工作,否则的话,就会有传说中的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其次介绍武术。武术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缘起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搏斗,然后逐渐形成一套讲理论、有技巧的武术。都杨人对于武术,也是到了痴迷的境界,都杨民间村落,以宗族为单位,基本上各自都会有一套祖传的武术,武术又分醒狮和武打两种,醒狮时喜庆节日舞狮时派上用场的,武打则是在强身健体、惩恶扬善的时候派上用场的。

风水学和武术,两种历史同样久远的学问,盛行于都杨乡间,并对都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都杨镇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十三章:神奇的传说

有山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传说。在山水环绕的都杨大地上,同样有着诸多古老而神奇的传说,这些传说各种各样,有神圣的,有恐怖的,有趣味的,有悲哀的,每一个传说都能让人听后久久不能忘怀。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都杨镇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传说。金鱼变沙洲说:相传很久以前,降水程溪庙中有一条金鱼耐不住仙界的寂寞,于是一跃跳进西江,龙母察觉后,误以为金鱼到西江中扰乱水族,便挥起手中玉棒,将游到杨柳水口的金鱼点化成沙洲,于是就有了西江金鱼沙了。掘尾龙拜山说:话说龙母养育的五龙中,小龙最为调皮,有一天化作一条鱼,被龙母捕到,龙母误端其尾,便化回原形哀号而去,所以就被称为“掘尾龙”了;龙母去世后,掘尾龙每年农历五月龙母诞时都会回到降水拜山,来时必携大风大浪而至,所以每年龙母诞期间,西江流域都会涨大水,兼带风雨,人们都说这是掘尾龙来给龙母拜山了,于是民间就流传一句“掘尾龙拜山,搅风搅雨”的俚语了。陈璘劈山说:相传明万历年间,降水一带大旱,河水断流,百草不生,民怨载天,六都南乡陈璘大将军夜受龙母梦托,来到降水为民消灾,当他到达凫塘坳山时,见此山树木葱绿、百鸟嘤鸣,直到山下有水源,便手提桃木剑,一跃而起,对着

凫塘坳山一劈下去,凫塘坳山顿时分为两半,中间一股清泉汩汩流出,直流降水河,滋润两岸百姓及农作物,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为纪念陈璘将军之功德,降水百姓便给陈璘开辟的山泉命名为“太保甘泉”了。仙女瀑布说:话说仙菊仙女瀑布水源处有一座曾武举墓,墓中有许多金银珠宝,然后时常有金砂从墓中流出,流进仙女瀑布,再由瀑布潭底流出滩冲河,所以清末民初时都有很多人到滩冲河中淘金,据说幸运的人一天能淘到好几两金。

上述这些传说故事,其实都是都杨民间根据地理环境进行创作的,目的就是让历史人物与自然环境产生关系,进而为一方山水增添灵气,所以这也是都杨镇在外人看来是山灵水秀、人杰地灵的原因。

第二十四章:经典的文字

历史上,曾有无数文人造访过都杨大地,并留下了他们歌颂都杨风光的文字,在都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那么,历史上造访过都杨的文人都有哪些?他们又留下了哪些经典的文字?

历史上文人造访都杨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降水古渡口一带,所以有关都杨的文献资料亦大多数与降水有关。较早造访降水的文人是明嘉靖年间的德庆知州陆舜臣,在其主编的明嘉靖版《德庆州志》中这样介绍降水:“(

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另外,德庆知州陆舜臣、高要推官陈辂、德庆同知刘魁、德庆学正陈朝器、德庆训导伍云龙、德庆庠生陈本义等人还曾经游览青旗山景,并各人以“青旗拥翠”为题赋诗一首,收录于《德庆州志》中,是为“晋康八景”之一。陆舜臣诗云:“龙母祠边江水清,前山乱叠拥青峰。晚凉雨过云收拾,翠色连天上下同。”陈辂诗云:“曾说风雷起卧龙,青旗犹自绕前峰。迎神曲罢荒祠外,古木寒烟翠几重。”刘魁诗云:“烟瘴都消一雨新,独看天外耸嶙峋。峰峦冉冉天风动,镇住康州百万民。”陈朝器诗云:“旗山嶻嵲插天空,衡岳分来第几峰。倒影锦江明月里,依稀似着绿袍翁。”伍云龙诗云:“青山天外俨旗形,扫尽岚烟紫翠凝。龙母祠堂钟鼓近,程溪千古作云屏。”陈本义诗云:“奇峰屼峍耸千寻,春上烟林紫翠深,领得乾坤分付意,江南巨镇到于今。”而比陆舜臣等人稍早造访降水的,还有岭南名儒、翰林检讨陈献章,陈献章在游览降水渡口风光后,以“渡程溪”为题赋诗一首。诗云:“山作旌幢拥,江絣镜面平。舟航乘晓发,云日入冬晴。鼓到江心绝,槎冲石角横。经过悦城曲,无语笑浮生。”到了明万历年间,又有翰林检讨区大相造访降水,在游览降水口风光后,即以“舟次洚水口”为题赋诗两首。其一诗云:“满目兵戈后,西来岂胜游。箐林皆置堡,洚水始通舟。预恐官租逼,常怀歉岁忧。请从渤海治,致盗独无由。”其二诗云:“篱落新烟少,江村古塞遥。长林收夏榷,残烧长春苗。颓屋燕双入,微风花乱飘。那堪正水宿,城柝复萧萧。”

笔者作为都杨人,很感谢无数古圣先贤为我的家乡吟诗作词、留下经典的文字,也为我的家乡如此钟灵毓秀感到无比自豪。展望未来,家乡的发展更加快速,而我都杨同胞也应为打造一个西江文化名城而不懈努力!

第二十五章:历史的天空

都杨历史的天空上,群星璀璨,朗照天河,这就是都杨古圣先贤们所变幻的光辉。那么,都杨历史上都有过哪些值得一提的人物呢?他们都有哪些光辉事迹呢?

除去温媪、司马氏等传说人物及严讽、严穆、严挺臣等已述人物,都杨历史上实际上还有过不少风流人物,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分享。陈宗汉,

字云漳,号望贤,明洪武年间人,都杨镇村头村陈氏始祖,自幼好学圣贤的良好品行、聪颖贤良,青年期间就被推举贤良考授为北京真定府武邑县知县,因政绩卓异、勤政爱民、廉洁奉公,而深受朝廷重用,擢升为监察御史。徐逢举:都杨镇杨柳人,生活于清初时期,雍正四年考中乡试,乾隆二年恩科进士,自幼好学成性,所为文,皆绳尺缜密,乾隆五年主讲泷东书院,与知县庄大中是同年进士,相交甚深,助知县编修《东安县志》,并有序文传世,铨官未赴而卒。徐逢举:都杨镇杨柳人,生活于清初时期,雍正元年拔贡,后登进士,曾作《豆豉歌》称赞罗定豆豉。陈宝生:都杨镇仙菊村人,生活于清末民初,自幼爱好武术,是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的嫡传弟子,曾设馆授徒,门生遍布都杨、河口,是都杨一带陈馆功夫之祖师。徐鸣登:都杨镇杨柳人,民国都骑乡乡长,抗日爱国民主进步人士,是抗日战争时期西江南岸四乡(都骑、杨柳、洚源、方平)联防办事处主任,领导民间武装部队在西江沿岸抗击日军、袭击日伪运输船只,保卫百姓安全。“大白毛”:“大白毛”非人名,而是一个人的绰号,因其真实姓名已轶,故云;“大白毛”是民国时期人,活跃于降水、大沙地一带,是著名的土匪,但是盗亦有道,专门劫富济贫,乡人多受其益,世代称善,相传是余汉谋部队之人,过去几十年其大名及事迹可谓家喻户晓,近年来已无人提及。

当然,除了上述人物之外,都杨镇还是有很多历史人物值得介绍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宣传。愿未来,都杨镇能出更多优秀人才,一代胜一代,造福桑梓,造福国家,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作者:周业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降水村,位于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西北部,地处西江中游南岸,因境内有降水河而得名。降水村是云浮地区历史底蕴深厚的...
    洚水布衣阅读 431评论 0 0
  • 出关后有时需要转机,那么在外国机场,下面的英语就很实用了: 1.寻找下个航班的航站楼: “Excuse me, w...
    0c05e63bafa4阅读 428评论 0 0
  • 2019.2.19 星期二 农历:正月十五 己亥年 【猪年】 丙寅月 丁亥日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
    语非年阅读 325评论 0 3
  • 一、学习与实践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要谦虚,不要骄傲 3.要每天反省 4.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
    马辰良阅读 213评论 1 4
  • 补胎
    86764d5b41ed阅读 1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