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世界其实是看细节,如果我们看不到细节,就等于什么都没有看到。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细节形式存在的,如果抹去了细节,这个世界是空洞无物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细节确实非常重要。比如对人的认识。王阳明的名字学生时代就知道,但如果不是因为王阳明传记中的那些“阳明格竹”“忘记婚礼”“龙场悟道”等一些列生动的细节描写,我是不会去关注阳明心学的。记得奥巴马竞选总统时,她的妻子米歇尔就是通过不惜曝光奥巴马生活中的一些糗事来吸引选民的。米歇尔深刻懂得细节的重要性。
作为艺术的小说,它的生命力自然也是来源于细节。刘庆邦之所以被称之为短篇小说大王大概率来自于他鬼斧神工的细节描写。
细节来自于哪里?作者说来自于回忆、观察、听和想象。
初学写作者写作时可能主要靠回忆。我的最初几篇小说几乎都来自于回忆。比如,我的《麦穗黄了》源于很小时候听到的一句话,我的舅奶奶站在后门口不断重复骂她儿媳妇的那句话——败坏门风,败坏门风。其实,那时年龄尚幼的我根本不理解这几个字的意思,但却深深扎根在我的记忆中了。可是回忆是有限度的,现在我的记忆库就是贫瘠的了,找不到可写的东西。作家都有文学故乡,毕飞宇笔下的兴化,汪曾祺的高邮,莫言的高密,刘震云的延津……故乡之于他们是取之不尽的宝藏。这需要我反思,就像卓老师说的,可以深耕一块,我的故乡也需要我去深耕。
细节来自于观察和听。作者说,我们看东西、听东西不是用眼睛和耳朵,是用心来看,用心来听。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心目,其实每个人观察周遭都是带着心目的,他只看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而作为写作者,心目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要有作家意识,带着作家的意识去观察、去听。
细节来自于想象。梅兰芳说,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作者说,现实生活中结束的地方正是小说开始的地方。小说不是对现实的描摹,而应该是基于现实的想象。情节可以想象,细节想象很难,作者认为,细节也可以想象。作者说,有些写作者对于不知道的细节会想办法绕过去,可他认为绝不能绕过去,应该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发挥所有的想象力。记得余华好像也说过,他绝不绕过难写的地方。所以莫言和余华才能把那些血淋淋的细节写得那样深入。这是需要功力的,我们往往比较偷懒。
怎么样才能把细节写细?把细节心灵化、诗意化,写出现场感,要有意志力。
作者说,写小说的过程就是寻找自己的过程,寻找自己心灵的过程。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经典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所以才有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小说创作怕是只有写出自己内心深处独特的细节体会,才会打动人。
诗意化应该是最能体现小说美感的了。作者开篇就说,我个人认为小说是一种美学现象。因此细节诗意化是细节之美的体现,也是小说作为艺术的体现。印象比较深刻的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其中第一部“人面桃花”最具诗意。作者营造了大革命背景下的一个诗意江南,塑造了勇敢追求理想和爱情的诗意女主——秀米,所有的诗意都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美的感受。
细节要写出现场感。作者说,我们在写细节的时候,容易回顾、容易交待,这些你不容易写细,你给它一种现场感,就是现在进行时,容易写细。这点深有感触,我们的写作之所以不感人,大概就是不传神,不精准没有现场感。作者说需要调动所有的感官才能写得细,写出现场感。据说有些作家特别喜欢运用某种感觉,我要在今后的阅读中注意。
细节需要意志力,前面提到细节可以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作者所说的应该涉及这一点了。
《细节之美》这篇文对于学习写作的人来说不啻是一剂良方,还需要把作者提供的方法跟阅读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