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的时候,H和朋友去KTV 唱歌。坐在厅里的沙发上,头顶的闪光灯发着五彩的颜色,一遍又一遍掠过每一个坐在沙发上的人。
这是H第一次来KTV唱歌,除了家人,她没有试过在别人面前唱歌,包括这群出来玩的好朋友。H觉得自己唱歌还不算难听,点了一首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很美,旋律不快不慢,这是她很喜欢的一首歌。
话筒把她的声音扩大在这个小小的包间,荡进了H的心里,好像还可以吧,她想着。
朋友想调试音量,无意把原唱声音关掉,没有了伴唱,H的声音真正的显现出来。平平的调,低沉的时候简直像在朗诵,丢失了青花瓷的婉转。
几个朋友突然笑了起来,“哎,你是在唱歌吗?”H的心有点发凉,原来我唱歌并不好听。唱完这首歌,H就没有再唱了。
这个H其实是我的朋友,那天唱歌我也在场。她告诉我这件让她伤心的事时,我想起了毕淑敏的一篇文章——《北大是我美丽而羞涩的梦》,里面有段话记叙作者小时候的一件事:
我记得大概3岁多的时候在上幼儿园里的一堂学系鞋带的课上,我感受到另一种挫败:我胖胖的双手对那两根鞋带完全无能为力,我蹲在地上仅仅撰住那两根与我作对的绳子,听见有人轻轻地说:“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
这句话真的很轻,可我却牢牢地记住并相信了。我是个脑子还行手很笨地孩子。我一直避免参加手工活动,因为我“手很笨”,所以至今不会折纸手工。
而在为初三地元旦晚会筹备时,我发现我是系气球系得最近最快得一个,我豁然:原来,我的手也可以很灵巧。
让人啼笑皆非吧,一句无意得话让一个孩子傻傻地记了这么多年,自卑了那么多年。有些话对你早已云淡风轻,对我却刻骨铭心。
我很理解H,因为我也有过被别人否定的时候。
高中一次数学考试,考完后大家相继回到自己的班级,那时刚考完成绩还没有出来,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答案。
当时我们班有一位数学特别厉害的学霸,每次数学成绩接近满分,全市排名总是名列前茅。因此每次考完数学,迫不及待想知道成绩的同学都会去和他对答案。
那次的数学考试有一道填空题,班里大概一半人的答案和学霸一样,大概一半的人是另一个答案,我和同桌的答案都与学霸的不一样。
可那次我的预感特别强烈,我觉得自己算的就是对的。同桌说:人家学霸都已经给答案了,我们肯定算错了。无论我怎么跟她解释这道题的算法、步骤,同桌始终坚持说我们就是算错了,你的解释很合理,但是这道题也许不是这么推算的,也许我们的思路从一开始就错了。
她的这句话让我有点怀疑自己,难道我真的算错了?明明之前还这么坚持着自己的答案,下一秒我就陷入了自我否定,人家数学可是拿过满分的人,而我呢?
结果是我们真的算对了,错的是学霸。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像这样的来自别人的否定:
“你画得好丑”
“你口才这么差,不是做主持人的料”
“你这么胆小,敢上台吗”
“你长得矮,不适合打篮球”
这些来自别人的判定常常使我们灰心丧气,使我们怀疑自己。别人的否定或真或假,但最终否定我们的一定是我们自己。
只有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时、足够坚定时,我们才能不被别人打倒。
《当幸福来敲门》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不能做什么。只要有梦想,就要去追求。那些做不到的人总要告诉你,你也不行。
高中时我是寄宿的,宿舍里有位同学特别爱唱歌,每次一回到宿舍就在哼歌,其实那位同学的音色并不好听,每次她唱歌,舍友总会吐槽她,而她总会说:我知道我唱歌不好听,可我就是喜欢唱。
那时她的座右铭是张国荣《我》里的一句歌词,“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天空开阔/要做坚强的泡沫”
现在想想,无论是梦想还是喜好,无论做得好与坏,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我们都有权力追求,有权利去捍卫,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