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悉于空性中:既言诸法,则量上为多,“悉于”则为瞬动之现量。
处境皆为普陀山:处境,当时之处、所、境、界。当隙之时空身心关系。普陀山指代解脱胜境。在菩萨地,可久住,可不住,主动施为,在因地,念念而住,应如是住,如是调伏其心,并非堵塞心意,不使生发。则诸法悉于空性中——寂寂地(现量寂灭故),处境皆为普陀山——欣欣然(空而有性)相映照而不染。
诸法空性是无条件的,解脱胜境则有条件,故有薰而不染之辨。
诸法悉于空性中:既言诸法,则量上为多,“悉于”则为瞬动之现量。
处境皆为普陀山:处境,当时之处、所、境、界。当隙之时空身心关系。普陀山指代解脱胜境。在菩萨地,可久住,可不住,主动施为,在因地,念念而住,应如是住,如是调伏其心,并非堵塞心意,不使生发。则诸法悉于空性中——寂寂地(现量寂灭故),处境皆为普陀山——欣欣然(空而有性)相映照而不染。
诸法空性是无条件的,解脱胜境则有条件,故有薰而不染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