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你 冻我心房 酸我眼眶 一生的伤”、“我说寒山别哭 我带你出”校园里、地铁上、马路旁,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耳边总是响起当下最为流行的抖音热歌。
对一部分人而言简直是精神的摧残,而对另一大部分人来说却是乐在其中。听着这些旋律单调重复、内容空乏的歌曲,不禁令人发问:现在中国年轻人的审美怎么了?
/
国内年轻人音乐审美的确立
相比几十年前父母长辈能接触到的音乐,年轻一代接触音乐的途径和种类实际上是非常多元化的,但大部分人所听的曲目却更加趋同。
短视频、大众媒体以及综艺节目的快速发展无疑对国内年轻人的音乐选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抖音上爆火的音乐,近些年大热的《中国新说唱》、《乐队的夏天》都掀起了一波波潮流,它们以视觉听觉结合的冲击感迅速留下深刻的印象,信息的推送也为它们的流行推波助澜。
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年轻人实际上从“听觉审美”变成了“视觉审美”,对音乐的记忆似乎或多或少与视频画面联系在一起,对听觉上的追求进一步降低,再难有人愿意去买唱片欣赏。
主流媒体主导了大部分人的审美,将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的过程变成了被动接收信息,对音乐的品味从自我建立变成了数据算法。
/
年长一辈的听歌意趣
年长一辈听歌似乎来得更加纯粹,随身听、半导体,无论任何方式他们都会想尽办法追寻自己喜欢的音乐。
曾经看过liberaiders主理人梅咏大哥的采访,在日本留学的时期一边在唱片店打工一边听最新的摇滚乐,甚至愿意加班加点只为借来最新的唱片。
我们所认为落伍的父母也许多年以前也疯狂追寻着自己喜欢的歌手和音乐,偷偷藏着他们的海报,与我们的爷爷奶奶斗智斗勇。
/
年老一辈与年轻一代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矛盾,年老一辈觉得old school才是真正的说唱,觉得没有金属就不算摇滚。年轻一代则认为trap更加律动,旋律听感更强。
其实两种看法都没有对错,只是两种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不同审美。很多人都在怀念以前的音乐,觉得摇滚、说唱已死,人总是在不断地怀念过去,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前进的,逐渐没落,甚至消失的音乐或许是不能适应现代的社会,或许是现代社会容忍不下那样纯粹的音乐。
其实中国的音乐是在不断前进的,音乐无法活在象牙塔里,热爱没办法养活自己,综艺、大众媒体的确是将说唱、摇滚等一系列地下的音乐拉到了地上。所以中国音乐的发展实际上可能到了一个更好的阶段,既能生活又能追逐梦想,难道不是最好的状态码?
我们总是说现在的音乐没有过去纯粹,实际上是担心音乐的过度商业化,我们既希望自己所爱的繁荣茂盛,有害怕它过分生长而腐烂,这其中的平衡让未来自己探寻吧。
PS:欢迎关注公众号VOFA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