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评亦能写,算是真正的高手。
蒋老师说要写在共情,写出巧思,准确细致,简练坚持,写入生活。虽然和张老师的写作步骤的画风截然不一样,但这两种模式或者结构都能让人感受到两位老师在“写”这件事情上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会。
能评亦能写,我首先想到的是欧姐,欧姐是1号,第一篇欣赏的文字就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当然这是欧姐的正常发挥,以往的采蜜行动我看得津津乐道,仿佛看完她的蜜,我就可以偷懒不去看一些原文就能理解其中的乐趣。当然,我自知这样是不对的,间接的感受和直接的获取本质上就是有区别的。
能评亦能写,我再想到我们的教学工作,除了给学生上课,还要经常去听老师们的课。以前的评课专属于专家和导师们,现在的教研环境造就去中心化了,算是赋予了我们每个人“专家”的权力,但是能不能展现出“专家”的实力,那就是没有绝对答案的了。
我很佩服听完一节课,就能够马上从一个整体视角来对这节课进行梳理和评价的老师。首先,她自己得对这节课本身有一定的了解,或来自于经验、或来自于提前预习;其次,跳出学科层面,她得对教学这件事情有一个客观、理性、包容的观点,能找到不足,也能放大亮点,我想对于年轻老师们来说,如果不是那么自信,接受了批评之后有一个小小的肯定也是莫大的鼓励。
有时候我在想,到底是说比写重要,还是写比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