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2月14日情人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做了一个教练约谈,感触良多,而最大的感触是:真正的自由开始于自我负责的那一刻。
教练对象是一个全方位优秀的女性,可当她觉察到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里,一直以来的努力都是为了“讨好”、“做一个好女儿”,却没有为自己而活,没有和自己在一起时,泪如泉涌。父母对孩子的养育过程,爱与伤害,或许可以深入骨髓,成为身体的记忆,成为我们人生模式的一部分。用教练对象自己的话说,每当自己很想放开去“享受(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仿佛总有母亲的声音萦绕于耳,大多是“应该”和责任,她很想拼命地挣扎把这个声音驱赶出去,可她做不到,最后总会妥协,难以绽放。我知道此时的她,已经陷入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并且沉浸在那种低落、悲伤、自怜的情绪里,这种陈述或者说控诉是必要的,是她身体和情绪上的需要。作为教练,在这个时候需要做的不是去阻止她情绪的流淌,也不应否定她的受害者身份,而应陪伴、允许并且抓住难得的教练时机为教练对象创造更多的觉察。今天我在前二十分钟的时间里,一直在陪伴、允许和跟随,我知道教练对象的情绪堵住了,必须流淌出来才有教练时机。而后二十分钟,当我看到教练对象情绪基本清理干净之后,便采用了直接沟通的方式,直接告诉她我见过她绽放的样子,并且举了几个例子,而教练对象也非常认同那是她非常绽放的时刻。于是我问:“在你那么绽放的时候,还能听见母亲的声音吗?”她说完全没有。我问那是为什么?她答:因为自己在做自己擅长的热爱的事情,所以完全听不见其他声音。到此时,教练对象已经觉察到,其实是否绽放与是否有“母亲的声音”没有关系。延续着这样的觉察,教练对象自然而然地从受害者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开始自我负责,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破茧成蝶”,可以和自己在一起,可以更加自由地做自己了。
教练约谈结束后,教练对象发了一段文字给我:“当不再努力的努力才是真努力,不再为证明自己的付出才是真付出,不再为他人美而真正美才是真的享受美。。。好开心,自己悟到了这些许的微妙,从此与自己在一起。”
今日教练心得:1.当教练对象抛出一个涉及原生家庭、涉及父母的话题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信任,这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便是“承托”,我知道我此刻需要做的只有陪伴和holding,让她的情绪肆无忌惮地畅快地流淌出来;2.当教练对象情绪畅通且平静下来之后,需要适时创造觉察;3.今天的直接沟通之所以有效,是基于平日对教练对象的关注、关心和了解,正是有了平日的观察和用心,在教练时刻才有把握抛出直接沟通的问题而不至于被排斥和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