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诟病中国教育只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而不是启发式的,我觉得,学习跟吃饭一样先吃饱喝足,才有消化吸收,然后成为自己成长的元素,茁壮地成长,智慧的大脑,然后才可以独立思考重新生成独到的认知,比如牛吃的草,用很多很多的草填饱肚子,经过强大的牛胃消化吸收,才能挤出鲜美的牛奶,牛在吃草的时候是决不需要考虑要产生怎么样的奶的,只管吃就是。学习就是看各种书,看各种人的言传身教,然后才能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身体的思想的组成部分,然后在输送出自己的思想,和才干,做各种事情的能力,就是通过填鸭式地吃进去这些精神的,物质的食粮,自己并不用考虑要会有怎么样的产出,因为产出跟吃的东西关系不是太大,因为吃进去后通过复杂的消化吸收过程,分解成最小的营养成分,然后重新组合,生成自身的身体和精神的组成部分,同样的二氧化硅,不一样的组合可以生成石墨,也可以是晶莹剔透的钻石,同样的材料,消化吸收后组合不一样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所谓百炼成钢,越是苛刻艰苦的环境条件,才是成材的决定性因素,身体的成长除了必须的营养成分,还要适当的锻炼,才有强壮的身体,一门技能也是,先要汲取前人总结的系统性知识,所谓的精神食粮,只管吃,就是我们所谓填鸭式的教育,吃了以后,通过脑子的消化吸收,这时候,食物已经没有了,只有分解的最小的元素,重新组合,思想还有身体的磨练,生成自己强壮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的判断,通过自己的身体机能能很好地执行自己的决定,生活是一门艺术,只有通过不断地面对,不断地解决问题来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做生活的能工巧匠。
至于吃什么什么方式吃,其实并不重要,比如牛吃草,照样可以强壮,照样可以有鲜美的牛奶,关键在于强大的消化吸收功能,还有千辛万苦的磨练,在困苦中,在安逸中,一定都要身体力行,最终让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精神熟能生巧,做一个生活的能工巧匠。
国外推崇的发散性学习,而不强调背诵,你想想,没有一定的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贫瘠的身体和思想哪里来的食物,能想出什么东西。
窃以为老祖宗的学习方法还是非常好的,少不更事时候,背诵各种子曰诗云,可能不得其意,可是,总是吃进来了,在身体里,被消化吸收,比如拼图,在成型之前,都不知道有什么作用,但是每一块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拼图的完成,之前吃过的饭,精神食粮,它们的作用就慢慢体现出了了,所以我们只管吃只管做,达到一定的强度,持之以恒,到了一定的时间,一切都可以熟能生巧,人生之路很简单只要去做,吃什么怎么吃关系不大,好好消化吸收,好好地打造组合,才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凡事,无他,唯手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