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如他所是,而非你所愿
带小张参加一场考试。
参加考试的近900人,录取90。
这个考试不是必须,我不愿意让孩子去,但老张坚持,我说服不了他,只好依了他。
上午小张跟我在家。
小张不开心地说:妈妈,我不想去考,爸爸为什么一定让我去?
我说:爸爸是想让你去一个更好的地方。
小张赌气地说:考不好是不是就不用去了?那我故意考不好。
我把小张的话在微信上发给了老张,老张回说:他估计是怕自己考不好,先给自己找好台阶呢。
不到十岁的小孩子有这样的想法?
原以为我们去的够早了,可到了却发现,我们来晚了,车根本开不过去了。
一个孩子的考试,却成了全家总动员。人多的超乎想像。用大张的话讲:比高考场面还要热烈。
我拉着小张往前走,可能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小张明显地有些紧张。我觉得有许多话要嘱咐。
想说:不要紧张,好好考就行了。
想说:做题的时候仔细一点,尤其是计算题不要出错。
还想说:好好做题就行了,不要在乎最后成绩。
……
但是,送小张进考场时,我什么都没说,只是拍了拍小张的肩说:去吧,到时候妈妈过来接你。
两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我跟大张去了附近的一个商场,边逛边等小张考完。
参加完高考的大张现在比较闲,我知道这是孩子难得的一个假期,上大学后,又将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孩子们的人生,本质上都与我们无关。
无论是他们现在面对的考试,还是以后的人生挑战,无论我们给他们做多么充分的准备,最终上场的都只能是他自己,承担结果的也只有他自己。
我们都盼着孩子好,却又完全无法预料孩子在一个群体中到底什么水平,对于事情进程更是无计可施。所以,我们总会有那么一点点失落,又总会怀有无限的期待。
我们常常会把一些我们认定的并认为被实践证明过的所谓经验告诉他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可是,我们根本无法左右甚至影响他们的思想。
孩子,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我们能做的,也不过是做个好教练、好厨子而已。
时间到了,去接小张,从小张的表情看不出考试的结果,小心地问:题难不难?
小张边走边说:忘了。
大张说:考完就考完了,等结果就行了,还问什么呀!
我们常常会说,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其实,从潜意识里来讲,我们更看重结果。每一件投入精力去做的事,谁都会希望有个好结果。
可是,好多事情又非你所愿。
一下想到纪伯伦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的句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陪伴你,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爱,而非强加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而非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
属于你在梦境中也无法企及的明天。
爱孩子,如他所是,而非你所想,慢慢放手,让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