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0岁的我,经历了各种人生冷暖,在人生的路口做了这样的选择,从国有金融行业辞职,选择回到学生时期的终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加入了运城国际学校。而这半年于我而言,就是四次成长,四次蜕变:
蜕变1——自我学习
8月,我常常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学习实习教师的必读书籍和学科课程资料。那时的我,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慢慢地认真品读江子老师的《玩游戏,学数学》,并且与自己的宝贝一起玩书里的数学游戏。要把中小学数学知识系统重新学习,并且很快的将这些知识串成一根线,同时又要按照江子老师的要求,明白它的建构历程,对我来说是不易的。面对困难,我始终坚持不放弃,不仅幸运的校对了书稿《玩游戏,学数学》的一上和二上分册,还将数学群里的相关教研记录和课程实录进行分年级整理,并利用实习期间的零碎时间自读和共读了书籍《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思维与语言》、《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一百条裙子》、《儿童认知心理学》、《科学革命的结构》、《论语》、《伊索寓言》、《正面管教》、《爱的艺术》、《儿童的人格教育》等等,王校带领共读的《论语》让我对人性与人格受益匪浅;《儿童认知心里学》这本书在皮亚杰的描述下,清晰的建构了孩子从出生到成长不同阶段的行为和学习特征,这正是南明数学最重要的根本,要时刻以“儿童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教学;《玩游戏、学数学》系列书籍,在王校的带领下,我对南明数学课程的理解又深入了许多,也为我后续实习不断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蜕变2——提前补
因为初二年级作为课程的研发年级,压力大,任务重,因此我有幸成为一名助教,协助赵俊杰、刘学礼两位老师进行学生辅导工作。每天晚自习和每周五我们三个人分头,帮助几个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提前补课。那时,我带的学生有钰、子轩、佳璐,奕源、卡夕、森浩、永康、凯旋、智丰和宗南,共10名孩子。那时他们正值学习三角形证明这个章节,孩子们总是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和直角三角形的特殊定理的基础问题上出错,让人哭笑不得。一开始的他们就像被强拉到绳上的蚂蚱,对数学兴趣不高,谈不上主动性,补课时总是等着我去讲解,连思考都不思考,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立马改变了方法,前15分钟独立解决,之后大家一起讨论辨析,提前做完的学生有复习前面章节附加题的权利。这样的方式确实让他们的主动性逐渐增强,但问题又出现了,经过提前补课的个别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听讲。经过与赵老师的沟通,我们又对补课流程做了调整,只对其中的部分题目进行讨论和辨析,剩下的题目课堂解决。就这样,大概进行了一个半月,孩子们经历了期中考试,这次考试中,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根据情况,我的助教工作又一次被调整,主要协助刘学礼老师完成2班7名学生的提前补工作和日常班级作业批改工作,并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 还记得调整后的第一周提前补,我跟奕源、卡夕、森浩、永康、凯旋、智丰和宗南他们一起立下了军令状,我们约定截至下一次月考把《实数》和《三角形证明》章节复习完成,并在我们自己提前补的测试中达到他们自己定的目标。如果达成,我就自掏腰包请大家吃汉堡!现在回想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同时班级里掀起了互帮互助的浪潮,这几个孩子尤其特别认真,每天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额外完成我们提前补小组的作业,那时真心觉得他们辛苦。不过要想成为“利剑”,就必须先“磨剑”,大家在一个月后的测评中,表现的真的不错,特别是奕源、凯旋和永康3个孩子。记得凯旋挑战单满满的中性笔涂改的黑坨坨不见了踪影;奕源也圆满完成了我分配给他的任务:做了这几个孩子的领袖,不仅监督作业完成程度,还帮助我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在不断地鼓励下他在数学方面的成长和进步非常明显;而那个情绪反常的森浩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淡定哥”,他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在不断的自我成长和学生的进步中,我更加明白江子校长课程安排的用意,也正是如此,在接下来的教研课上,我才游刃有余,作为年轻教师,受到江子校长的鼓励,我更是内心充满了期待,也不断的加强了自身对课程的学习和对榜样老师郭梅老师课程的学习。那个时候,我们初中学段自发组织每周日下午小组教研,这样的学习机会真的对我来说弥足珍贵,郭梅老师和赵俊杰老师、刘学礼老师、张凡老师把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分享、讨论,“如何让孩子的脑图做得更好?”、“如何编题?”、“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将课堂做的更有趣?”、“学生计算的易错点如何快速纠正?”好多好多类似的问题,经过大家的讨论,在每一次的教研中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我真的收获满满。
蜕变3——代课
11月,郭梅老师因病请假,我有幸带了几日七年级3、4班的数学课。Oh,my god!这可是梅梅姐的班级,我心目中榜样老师的班级,万一辜负孩子的期待可怎么办呀?那两天我真的“压力山大”,心里特别紧张,跟张凡老师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的行程问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备课和斟酌,王一卜老师也旁听,帮我分析课堂问题,几天里不停地调整,终于圆满的完成了临时的教学任务,还带着学生做了行程的编题活动,下面就是大家的编题附图,请欣赏:
12月的我,又迎来的第二次代课挑战,赵俊杰老师因事请假,请假时间待定。记得大家还沉浸在即将圣诞的欢乐中,我就默默地进入了没日没夜的备课,都说八年级压力大,不亲身经历根本没有话语权,从12月下旬开始,我和刘学礼老师一起沉浸在学科的各项工作中:
(1)概率游戏大会。由于时间紧张,我和刘学礼老师利用吃饭时间跟赵俊杰老师通过网上沟通,研究具体方案,确定活动期间校办及其他老师需要协助的事项,并把活动方案以及使用的道具和桌椅进行协调安排;落实完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又兵分两路,各自核定班级学生的游戏方案以及道具、奖励等的准备工作。记得12月21日那一天整天的时间里,孩子们都和我在激烈的讨论他们的游戏方案,经过激烈讨论,最后全年级学生共设计了30个概率游戏,并紧张的着手制作道具,到12月26日大课间,我们的游戏大会顺利开展,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眼球,不仅大家得到了欢乐,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也因此感受到了课堂之外的学科魅力!
(2)迎接期末!元旦结束后,迎来了期末复习的日子。这段时间我和刘老师的压力很大,每晚批改挑战单,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备课,编创、修改和打印第二天使用的期末复习题,那时候总感觉恨不得一天48小时,常常办公室只剩我们两个人依然热烈的讨论声,也因此错过了教学楼关门的时间,在此非常感谢我们可爱的保安督导。紧紧张张的一个月就这样结束了,这个月给我带来的收获非常的大,复习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边找漏洞,边讨论,边练习。最值的我回忆的就是临近期末的两周时间:4班的海鹏、一凡、嘉乐、婷钰、子轩、卓威、博雅,3班的祥博、津冉、赫、安毅、舜鑫、昱丞、岁阳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他们把曾经对数学的担心和害怕早已抛的远远地,每一份挑战单都是认真的完成并积极主动地和我沟通和讨论。期末考试前,昱颖、海鹏和嘉乐找我聊天,“老师,这次我们数学一定会考的很好,不辜负你,不信你看着!”,“好,我相信下学期你们几个在数学上会更轻松的,加油!”。果不其然,孩子们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每个人都拼尽全力,认真的完成了期末测评,并取得了自己的进步。 期末结束,我认真地和赵俊杰老师沟通交流一起完成我们的期末总结,为下学期的教学安排打好基础!而数学教研课上,江子校长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处在最高年级的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但要时刻反思,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待那些对旧知识有明显漏洞的孩子的补课工作,要做到前面,保证所有的孩子在学习新的章节知识前基本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而课前我们真正要查找的典型问题是“孩子们对新知识的冲突和疑惑点”,别永远总是“亡羊补牢”!”简单的几句话,一下子让我茅塞顿开。经过沟通,寒假期间我们初二三人小组会好好研讨自己的课程准备,坚持不断地努力下去!
蜕变4——话剧表演
有幸,在期末教工聚会上参演《怀疑》这部剧作,这部剧讲述的是“1964年,在纽约的一所天主教会学校里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情。可仅仅因为怀疑,阿洛西斯修女--这里的校长(也是我参演的角色),开始调查本校的弗林神父。出于她的本能和职业敏感,阿洛西斯修女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或者说是坚信弗林神父引诱了这个男孩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弗林神父呢?或据理力争、或尽力狡辩,甚至旁敲侧击,都无法消除阿洛西斯修女的对他"罪行"的"深信不疑",最终因为“阿洛西斯修女校长”的个人猜忌,“弗林神父”离开了学校,而最终故事也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那个答案应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起初,参演这部话剧,一是想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想将自己当一回演员,感受话剧巨大的矛盾与冲突。在一次一次的排练中,我似乎有些怀疑,我就是“阿洛西斯修女”,有时候个人情绪虽然不足以影响我的工作,但依旧无法自拔,总是自己给自己挖一个坑逼自己跳进去。在未来的日子,人生的选择依旧很多,但我相信我会沉着冷静地做好每一次选择!
相信岁月,不惧未来!我相信,在江子校长的带领下,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总有一天,我会成为那个褪去青涩的自己,成为我想要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