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问题的之路决定答案的质量。不耻下问倒也没错,但问的不好,不耻其实是白费。
首先,关于准确这个词,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准确?所以若是问答对话,很可能是这样的:
甲:请问,股票价格的变动是否可以准确预测?
乙:请事先定义准确?
其次,关于是否,这世间的绝大多数问题,就算简单,也没有简单到只用是与否就可以直接完整回答的。。所以这样的问题跑出来,最直接最正确的答案是:“不一定”,或者不知道,因为无论是还是否,都是错的,不准确的。
最后,关于预测,还缺个限定----谁来预测?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人与人之间的预测能力差异是巨大的,此为其一;其二,如果信息完整度决定预测质量的话,那么,不可否认有些人基于种种原因比其他的人所拥有的信息完整度高出了许多个量级。
以上三点的简要分析,某种意义上,可以算作是一个缜密思考的最基本示范--在很多不擅长思考的人的眼里,这不就是挑刺吗?你这不是鸡蛋里跳骨头吗?很显然,另外一些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只是习惯了认真仔细。
让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问题:
现在谷歌股票价格是***美元。请问,如果让你预测五分钟之后这个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那么你的预测准确率是多少呢?
无论你是基于感觉,还是基于你过去已经度过的一些理论(比如,概率论或者随机漫步理论),很可能,无论你是谁,那预测的准确率大概是无穷趋近与1/2
1/2是什么意思?1/2的意思是你实际上根本猜不准,预测正确与否,实际上完全靠运气。
如果预测是准确率高到一定程度,比如60%,那么也就是说,10次里有至少6次预测准确,那就一直预测下去,不仅要预测,还要用钱去赌----长期来看,一定会赚钱,赚很多钱。。。你应该能够反应过来,其实准确率并不需要搞到99%的地步,哪怕是确定是高于50%。那么长期来看也一定很赚钱。
可事实上,对于5分钟之后的价格是比现在的高还是比现实的低,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法策略,长期来看,你的预测准确率只能是1/2---换言之,无论怎么努力,那个预测都是没有意义的。并且,这个结论实际上早就被证实无穷多次了。
这有点违背直觉,正如你抛硬币的结果已经连续32次正面了,然而,下次你再抛硬币的结果还是正面的概率1/2.
现在又一种所谓的投资类品,叫二次期权,网上很多---虽然很多国家早就禁止了这种东西的经营。这个东西出现时间其实不久,但也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本质上来看,它就是股市版的赌博游戏--猜大小。
给你一个实时的价格数据{可能是某个股票价格,或者某个股指价格、期货价格},让投资者预测1分钟之后或者5分钟之后可以买涨还是买跌。。。猜对了,连本带利180%的回报,猜错了,全赔。也就是说,相当于赌场抽水20%
这种设定,使得所谓的投资者必须才可以长期稳定地赚钱。于是,这么多年过去,从来没有任何人在这种所谓的投资类品中赚到过钱,都是很快输光。
简单一点描述,就是,你拿10块开始预测,平均来看,10次之后你已经输光了---因为总体上相当于每次被抽水1元。
当然,事实上,很多人第一次就输光了,因为上来就猜错了;还有很多人第一次猜对了,手上还有18元,连续两次猜错,也输光了。。。把所以的赌徒数据全部集结起来,那么,平均来看,猜10次之后,就会输光。
在赌场里,一个赌徒的赌资和总投注金额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有时候赢有时候输,所以,最后的总投注资金一定远远大于他的赌资。总体上来看:
总投注金额-赌资(1+(预测准确率-1/2))/抽水比例
这意味着,总体来看,总投注金额越接近赌资/抽水比例,这个数值,就意味着,预测准确率越趋近于1/2.。。。然后我们再去看这些赌场数据,最后的结论是,把这么多年来那么多的二元期权的投资者的战绩归结在一起,最终他们的总投资金额基本上就等于赌资除以抽水比例的数值。也就是说
总体上,预测几分钟之后的价格,无论什么样的手段,无论用什么样的理论,最终,都是无意义的,预测准确率跟抛硬币一样,顶多1/2.
请注意上面文字中反复出现的总体上这个字眼。不是说没有任何人赚到钱,而是说,总体上所有人都输了。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参与二元期权这个投资活动的赌徒们,就算是其中的一部分赢了钱,也相当有限,根本没有任何离群值。
在这里补充一下,统计概率知识,是最基础的赚钱思维工具,没有之一。我认为任何希望自己将来进入投资领域的人,都应该补上这个基础。
事实上,这是大学的基础课程,只不过,绝大多数人没有觉悟上理解统计概率基础知识有多么重要,于是,这辈子就好像别人是带着完善的装备下海潜水,你却赤身裸体就直接跳进去一样,看起来也不远不自知。
麻烦您推荐一本书吧---我知道你脑子里刚刚闪过这个念头,我的建议有2个:
1、大学里的课本就已经很好了。
2、挑书这个事儿,一定要自己做,不要找别人推荐书籍,因为那样会让自己挑书能力永远差,越来越差,用进废退,是哪儿哪儿都适用的道理。
金融学,有一个假说,叫随机漫步假说:
这个假说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是随机漫步模式,因为它是无法被预测的,
早在1863年,一个法国人,朱莉钮荷,在他的书中提到这个假说,1900年,法国数学家路易巴舍利也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讨论过这个概念;而这个假说要再过许多年,即,1973年因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波顿,摩尔吉尔教授的漫步华尔街出版之后才广为人知。
迄今为止,一百年过去了,随机漫步这个词后面跟着的词,依然是假说,而不是理论---因为争议是在太大了。支持者甚至做了各种各样的适应,比如,让一个参议院用飞镖去扎财经报纸,如此这般选出20只股票作为投资组合,结果若干年之后,发现这个组合的表现竟整体表现相若,更不逊于所谓专家所然和股市推荐的投资组合,甚至比相当数量的专家推荐表现的更为出色。---
然而这并不是能试的另外一群人信服---就好像即便在今天,神创论和进化论依然各自的支持者旗鼓相当一样。
一切和概率相关的推理,都是很难被普遍理解普遍接受的---这很正常,因为要看长期总体的结果。
但,我个人的观察有一点不一样,我觉得随机漫步假说之所以有争议,其实关键点在于预测的时间期限。如果我做如下的描述,争议很可能几乎没有:
1、短期价格预测是不可能的
2、长期价格预测是很可能的。
3、预测时间期限越长,预测难度越低。
对于短期的价格预测,随机漫步,应该干脆是理论而不是假说,预测下一分钟,或者下一个小时,甚至第二天的价格,本质上来看,无论用什么样的理论和公开,最终的结果不会优于抛硬币撞大运的结果。
然而,长期价格的预测,实际上是很容易的,因为基本面就放在那里:
股价最终体现的是企业价值的增长;
世界一直在进步,经济一直在发展,这是大前提
有些企业就是能做到与世界共同进步,与经济共同发现。。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却根本做不到。
于是,一个诡异的结论出现了:
预测某些股票的价格变动,短期根本不可能,长期却很容易,越是远期越是容易预测的准确。
若我去赌谷歌五年后的股价一定比今天搞,并且高很多,我想胜算很多大,预测准确率应该超过1/2,乃至于事实上几乎没有人愿意跟我对赌这个事情。
有一个概念,叫做赌徒缪误,指的是
绝大多数赌徒倾向于相信之前的下注结果对当前下注有影响。
赌徒之所以是赌徒,其实就是知识欠缺,他们无力理解和接受概率学上的那个重要概念:独立事件
有统计表明,无论学没学过概率论,真正不受赌徒缪误影响的人,低于总人口比例的20%,也就是说,至少有80%的人或多或少会受到赌徒缪误影响--别震惊,事实如此。另外一个惊人的书籍是,70%的人根本看不出“如果P发生了,那么就会出现Q,现在Q出现了,那么P一定发生,”的逻辑缪误
所以,若是你能理解并理性接受随机漫步理论,弄不好你已经刷掉了80%的对手,若是你进一步理清了这个理论的应用范围----不是长期,二是短期---那么你又刷掉了剩下的对手总的至少一半,于是,你很可能已经是一个优秀的选手了。
上周的文章里,提到一个细节,每个月更新一下数据,背后的原理是
从一开始就习惯于避开短期思考。
思考,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对于不必要的事情,一旦不小心开始思考而后竟然停下来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把注意力放在应该思考的重点上。
虽然这不是容易的事儿---需要很久才能习惯成自然,起码一年,但,我觉得一年之内能做到习惯成自然,已经是非常快非常划算的了,不是吗?
关于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金钱的话,许多年来有一直有个冲动,想把它纠正为
知识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
一方面是因为这样说才更为准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知识根本就是金钱,大多数人也不知道时间的力量有多巨大,也从不知道应该多门敬畏那可怕的力量。。
来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