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书 赵 咸 熙
诲人不倦的王治国老师 (二)
在陕西省蒲城县尧山中学校园数学外语教师居住的西院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40多岁,高个大背头,身材魁伟的中年人。他穿一身米黄色西服,雪白衬衫打一紫红色领带,足蹬橙色圆头皮鞋,走路气宇轩昂,神采奕奕,讲一口标准流利的北京普通话,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就是给我们高66.3班教俄语课的王治国老师。听说是东北人,原在外交部搞俄文翻译工作,1958年冬随国务院下放干部到蒲城县党木公社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特长俄语被堯中聘用任教。他发音准确,声腔圆润,板书规范,字体流畅,教学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深受学生欢迎。在课堂上,王治国老师特别重视俄语语调的阅读,对俄语中叙述、疑问、感叹三种语调句式的读音表达十分到位;对学生的练习题作业批改也非常认真,细致入微;对提出的疑难问题,耐心解答,不厌其烦,是一位博文广见,知识雄厚,经验丰富,诲人不倦的好老师!这也可能是他长期从事俄文翻译工作的缘故吧。王治国老师所在西院的房子里,简单宽敞,整洁明亮。靠近南窗户下放着一张单人折叠式军用床,北窗户下放着一头沉办公桌,西面墙上挂着一把紫红色的小提琴和一个银白色两头带手把的弹簧拉力器,床头柜上放着一台小巧玲珑的手风琴,衣架上挂着银灰色风衣和黑色呢子大衣,东面墙上挂着王治国老师年轻照片,英俊潇洒,气度不凡。可以看出当年在外交部搞翻译工作的王治国老师确实是一表人才,多才多艺。王老师除了给我们教好俄语课,清晨辅导好俄语早读,及时纠正大家作业练习错题、矫正口语外,还经常用俄语教唱苏联经典歌曲,如今我们都已进入了古稀之年,但还记忆犹新,时不时地放声歌唱。为了提高大家学习俄语兴趣,王老师积极引导同学们相互用俄语对话、朗诵诗词、表演节目、书写标语、出黑板报、写信记日记。从而加深了对俄语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锻炼了口才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俄语教学质量。
正当王治国老师满怀信心、全力以赴投身俄语教学工作时,一次不经意由班上组织的俄语文艺晚会却让我们卷入了一场政治旋涡,给王治国老师增添了麻烦,招惹了祸害。当时王老师觉得我们班同学学习俄语情绪高涨,就因势利导,让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干事、俄语科代表、学习小组长开会商议,经班主任郭春耀老师同意,准备举办一场俄语文艺晚会,让各学习小组自编节目,用俄语演唱歌曲,朗诵诗词,人物对话,歌伴舞,数来宝,故事小品,器乐演奏等,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学生下面排练,班上提前验收,最后确定正式演出。为了提高节目演出效果,班上特长书画的王金多同学用颜色彩笔书写了俄语字母和标语,前面黑板上用汉俄两种美术字体书写了【高66.3班俄语文艺晚会】名称,还为其中演出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勾画了面具画像,十分逼真。由于是俄语文艺晚会,学校各个班级以前从未搞过,所以大家都感到非常新颖,消息不翼而飞,引起不少班级前来观看。记得那天是星期五,我们高66.3班教室里外围得水泄不通,甚至连教室外面沿台窗户都挤满了人,大家都伸长脖子掂起脚跟朝里观看,随着一阵阵铿锵咙咚的锣鼓声声,俄语文艺晚会开始了,首先是男女声合唱苏联歌曲《喀秋莎》,那雄壮优美的旋律,嘹亮豪迈的歌声,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二战时期的西北利亚远方:“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接着又二声部、三声部合唱《假如明天战争》:“假如明天战争 假如敌人进攻 假如他胆敢攻打我们 祖国的全体人民 团结得像一个人 把敌人打得他落花流水 在天空在地下在海洋中…”高昂激越,震撼人心!掌声雷鸣,久久不能平息。女同学冯粉英、王景兰分别独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歌声悠扬,悦耳动听。张自强、原海水、杜蒲生、杨增海四名男同学用俄语高声合唱了王治国老师作曲填词编写的《人民公社好》,只听到:“哈啦勺~嘎姆哪~哈啦勺~嘎姆哪!哪勒噢呐呀~嘎姆哪!哈勒噢莎呀~嘎姆哪!”(中文译音:公社好~公社好!人民公社呀~人民公社好!)简洁明快的声调,摇头晃脑的姿态,惹得学生观众笑声连连,拍手叫好!接着有俄文朗诵诗,俄语课文小品《看病》,穿白大褂戴白帽口罩的“医生”和“病人”俄语对话;用俄语猜谜语;寓言故事表演剧《狼和小羊》,扮演者戴着面具,台上凶恶的大灰狼和廋弱的小绵羊在河的上下游喝水相争,俄语对话,一大一小,一强一弱,一高一低,弱肉强食,表演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博得阵阵掌声,最后结尾,两个表演者卸下面具,握手点头,告别观众。大家啧啧赞叹,祝贺演出成功!
正当我们喜气洋洋庆祝演出胜利时,班里一位热衷于政治姓校的活跃分子忽然上台发言,说刚才用俄语对话演出的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有政治问题,最后两个演员握手言欢告别是在宣扬杨献诊的“合二而一”论,是“敌我不分”,散布“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此言一出,教室同学一片哗然。在那个阶级斗争敏感的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会把微不足道的小事无限夸大,上升为政治问题:把一些学术之争归结为路线斗争。这时善于抓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班主任郭春耀老师立刻走上讲台表态,指出我们班俄语文艺晚会出现了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搞阶级调和,企图抹杀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要提高警惕,严肃对待,决不能袖手旁观,熟视无睹。号召全班同学就此问题开展讨论,擦亮眼睛,分清大事大非。听了这番话语,我们几个负责俄语文艺晚会的同学喜悦高涨的情绪一下子降到冰点,怀着忐忑不安懊悔失落的心情结束了演出。晚会过后,有的人竟然恶意中伤,胡说什么唱苏联歌曲是宣扬“资产阶级修正主义黑货!”要求揪出幕后黑手及策划者,矛头直指辛辛苦苦用心用意教好俄语课的王治国老师。一场俄语文艺晚会竟然引出了所谓“两种思想,两个世界观,两条路线斗争”?!真是让人无法理解。这样上纲上线的思想讨论会,立刻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堯中党总支、共青团组织马上派党专干卜永忠、团委书记路根全相继来我班调查了解此事,倾听同学们的反映。外语教研组组长冯瑞生亲自找王治国老师谈话,查问举办俄语文艺晚会的目的和意图,并暂停了教学工作,高66.3班的俄语课教学由本县的黄少安老师代理,黄老师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偏分头,苍白廋削的脸上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说话低声细气,行动谨小慎微,听说是西安外国语学院毕业,讲课平铺直叙,不多说一句题外话,或许是受了当时形势影响,给人感觉胆怯懦弱,每堂俄语课只讲了二三十分钟就完事了,让我们阅读课文或做练习题,他自己则在教室外面低头散步,也不和学生们对话交流,因而课堂显得呆板压抑,不象王治国老师那样生动活跃,气氛浓烈。我们多么想让王老师早点重返课堂,教好俄语课!但是所谓的“路线斗争”讨论仍在进行中,刹时间政治风云变幻莫测,谁也不清楚这样的讨论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吃不安睡不宁,思前想后,不知道该怎么办?很担心事态发展会陷入政治泥潭,给有“历史影响”的王治国老师带来更加严重创伤。大家原本抱着学习俄语的良好愿望,通过举办俄语文艺晚会提高同学们俄语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谁知好心得不到好报,反遭恶人陷害,蛇蝎心肠,何其毒也!使我不由得想起了1956年冬在堯中所发生的【蓓蕾】壁报事件。那时大姐赵曼丽和哥哥赵熙正在堯中上学,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感召下,学校七八名爱好文学的青年学生,发起组织【蓓蕾】文学社,以大约每月出一期壁报作为发表习作的园地,有的写诗词,有的绘插图,有的写小说或抄写。他们都是教语文课刘明琛老师的得意学子,壁报文稿自然都由刘老师过目批选。赵熙哥以我们家里一头大黑驴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入社合槽时父母的心理矛盾变化,同私有观念痛苦决裂的真实,写了一篇名叫《驴》的处女小说,表现了“转社”初期,广大农民群众将自家的牲畜农具恋恋不舍地交给农业合作社时复杂转变的心情。【蓓蕾】壁报贴在教室外的侧墙上,在风寒的校园,宛若绽放的腊梅花,鲜艳夺目,立刻引起轰动。壁报出了几期,师生们争先恐后阅读,普遍反映良好,也引起一些别有用心人的嫉妒怨恨,恶意中伤,污蔑文章反映“农民群众不愿走合作化道路,把社会主义写得像驴一样黑,是一株大毒草!”更有甚者,以1956年匈牙利式事件相连,其用心险恶,毒辣之极!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便层层加码地压在几个十六七岁中学生头上。【蓓蕾】这束自由小花,很快凋零了。受五七年“反右”运动影响,学校领导随即将此事逐级上报,上面回复:“严肃查处”!堯山中学顿时风起云涌,高五八(丁)班班主任冯瑞生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他非常积极地找校领导反映情况,内查外调,凡参加【蓓蕾】文学社的学生一律被列为审查对象,并上报县文教局,最终作出处理决定:语文教师刘明琛定为“右派分子”,开除公职,回乡劳动改造;参加【蓓蕾】文学社,在壁报上写文章的李丙炎、陈根合等七八名学生,一律取消高考资格,开除学籍,回家务农。赵熙哥因年龄小,仅16岁,家庭贫农成份,勉强保留高考资格,只许报考三类农林师范院校,结论进入本人入学档案。而同班那些没有参加文学社的郭春耀、史文义、宋伯万、苏阿纲、冯振武、路均谋、蒙木森、张仲廉等学生顺利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均荣幸地被各类名牌大学录取,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前途一片光明!发生在高66.3班的【俄语文艺晚会】和七年前【蓓蕾】壁报事件是何等的相似!人的一生中只要跌入政治深渊,一辈子就很难翻身,这是多么危险可怕的事情啊!高66.3班的政治路线讨论会持续了半个多月,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张贴了四期思想认识心得体会,班主任郭春耀老师更是春风得意,大概觉得抓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已见成效,不愧是先进团支部和优秀班主任,但他也绝对想不到这些戴在班团及自己头上的荣誉光环是建立在部分学生内心滴血流泪饱受舆论痛苦基础上的,是经不起事实考验的!不长时间,学校领导就了解到事情的真像,因而停止了这场毫无意义的争论。但杨增海、荆正明、刘全校、王金多、王发顺等同学原来担任学生会及班团干部职务都被取消了,成了班上普通群众,这就给后来开展的文化大革命郭春耀老师遭罪受害埋下了隐患!这场由俄语文艺晚会引发的路线斗争讨论会伤害最大刺激最深的是给我们教俄语课的王治国老师。事情虽然过去,王老师重新走上讲台,教俄语课也和过去一样认真负责,不辞劳苦,但明显地感觉到幽默风趣的语言少了,再也没有教唱苏联歌曲,俄语课早读也只是走走看看,不讲一句多余的话,仿佛判若两人。从教师西院他居住的房子外面也听不到委婉细腻悦耳动听的小提琴乐曲和新颖明快雄浑刚健的手风琴声响,经常看到他独自一人在学校操场或校外东西马路上散步,也许是回想坎坷不平的过去,也许是思考茫茫无涯的未来。自1966年五月我们高中毕业俄语高考初试,王治国老师曾经来到班上进行俄语考前辅导,文革中离别后再也没有看到,有的说去了北京外交部说事,有的说回到东北老家与亲人团聚。尊敬的王老师!您到底在哪里?我们多么想念您!您那高大的身影,和蔼的面容,北京的口语,优美的琴声,总是浮现在眼前,响彻在耳旁。我们衷心祝愿您幸福安康!青春永驻!
后续:改革开放后,我们从堯中语文教师王天德那里得到好消息:文革后期王治国老师回到原籍东北老家居住,后又被招聘到甘肃某地中学任教,还当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国家大事,好人一生平安!事实证明,世界上的事物永远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天下的黄河也不是一条直线。有一首陕北民歌唱得好:“我晓得~天下的黄河有九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里有九十九条船,九十九条船上有九十九根杆,九十九个那艄公呀把船来扳…”说明人多力量大,人定胜天,天无绝人之路!时间会改变一切,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堯中因【蓓蕾】壁报迫害的师生,峰回路转,终于有了出头的一天。语文教师刘明琛经过20多年的苦等煎熬,在文革结束后被“落实了”,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恢复了人民教师资格。虽然年愈古稀,风烛残年,但他明理笃行,对自己的遭遇坦然自若,丝毫不减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仿佛那二十年的磨难反而熔冶了这位老人胸中青春不谢的诗篇。兄长赵熙,考入陕西师大生物专科,两年毕业入党留校,从政后又从文,正如他自己所言:经历了“由研究细胞到研究社会;由研究生理到研究人生”的漫长岁月,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奋进,陆续出版了多部中长篇小说散文,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著名作家,曾任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多次获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蓓蕾】文学社受害者李丙炎,离校带“罪”回家,不消沉不退缩,不向命运低头!以坚韧奇才和创造把苦难制成钢剑,从万丈深渊的海底挣扎浮游出水。长期从事电器、机械、化工、仪表的研究发明制造工作,修理大型变压器、X线透视机、发电机、马达、水泵、化验分析天平等设备,无所不能,堪称“万能工程师”!他厚积薄发,艰苦创业,兴建碳化硅制品厂,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驰名渭北的农民企业家。成功之后,又发挥文学创作特长,著书立说,自费出版书籍多部,实现了自己一生文学创作梦。
另一位【蓓蕾】壁报受害者陈根合,蒲城县东杨乡柳家村人,离校回家务农,发奋图强,努力学习,继续深造,被聘请为小学民办教师,教书育人,忠诚教育事业,后来转正,调到初中任教40余年,赢得桃李满天下,已经退休,年过八旬,幸福快乐度晚年!1996年12月,时任堯山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苏阿纲在同学陈根合花甲之年颂诗一首: 转眼四十载, 皆历喜与忧。 仙源聚相醉, 偷闲效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