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修,知悟互济,相得益彰。
知是文化知识,悟是通过习武练太极提升悟性。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三体式就是孙氏太极的骨架。
常见很多人练的太极,手脚、身心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如果动作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没有有机的关联,一定不会形成一个整体。说得严格一点,根本不会有整体,只是一个集合体而已。
这就像是一堆砖头,跟一栋由砖头建造起来的房子是有区别的。
太极拳练的是身心的高度圆融与统一。
没有三体式这个骨架,那么套路就是散的,不是一个整体。
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最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虽然他们通常比一些差一点的书要复杂一些,但他们的复杂也是一种单纯,因为他们的各个部分都组织得更完善,也更统一。
这也是为什么最好的书,也是可读性最高的书的理由之一。
孙氏太极便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有最睿智的架构。孙氏太极的动作是由繁而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涵丰富,更完善,也更统一。
是近代拳学的至高成就,也最值得我们习练。
小说里,整个故事是一个整体,一个主要的情节牵扯着所有的事情连结在一起。
孙氏太极里,三体式便是它的主要情节,万法皆出三体式,整套拳是移动的变化的三体式。
当你掌握住一本书的整体性时,便会立刻抓住其中一些重要的部分。
当你掌握住太极拳的整体性时亦然。
一个两岁的孩子,刚开始说话,可能会说出:“二加二等于四”这样的句子。的确,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但我们可能会因此误下结论,认为这个孩子懂数学。事实上,这个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常见很多习练者练了很多年太极拳,但事实上,他可能根本不知道他练的连门都没有入,他可能连门在哪都不知道。
央视曾经有个关于太极拳的纪录片,说的是世界太极拳冠军邱慧芳拜访太极拳六派的传人。邱慧芳在片中说,说来很惭愧,很多我已经练过成百上千遍的动作,直到和名家们拆招之后,才知道了它们的真正含义。
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这也是艺术家或任何领域的工匠与众不同之处。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经过练习后,同一件事,你会做得比刚开始时要好很多。这也就是俗话说的熟能生巧。一开始你做不好的事,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像是自然天生一样。你好像生来就会做这件事,就跟你走路或吃饭一样自然。这也是为什么说习惯是第二天性的道理。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