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我刚开始读它的时候,我还像个丈二和尚似的,摸不著头脑。因为是以作者的视角来展开故事,很容易就把作者想象成为那个站在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面前尖讽对话,故作淡定的人。
我向来不喜欢读前面的序言之类,而迫不及待地直接跳入正文。当我读完之后,第一感觉表示要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了,我翻到第一页,作者及简介一般都会在正扉页上标明。
主人公是确实存在的人,不禁让我惊喜,如此鲜活富有个性的人存在过真是太好了。他是根据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基础。不过当我去查询高更的资料时,免不了将我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痴迷浇上一盆冷水。
他在那个时代的举动无疑是有违常理的,只是他没有思特里克兰德那么决然成嚣,那么与周围环境割裂,只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画出来,寻求内心真正的解脱。
02.
我更愿意说说我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看法。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不甚了解的高根来说,我没有太多话语权去妄自揣测,而在作为读者的我眼中,如何去分析欣赏他都是不过分的。
作者真是说故事的好手,总有让人一睹为快,读完方休,还不得啧啧称叹,回味无穷的本事。我读书的过程中完全是顺着作者的目光,巴不得快点知道思特里克兰德到底怎么样了的心情。
等我读完才知道,作者从初遇他写起,到在塔希提岛病死,从他大半生的宏阔蓝图来让我们知晓他如何凄惨又悲壮的一生。
他40岁忽而意识到尘世的无趣,辞掉稳定的证券工作,用毫不客气的话来说是抛妻弃子,宁愿去过一个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生活。我佩服他的毫不顾忌,他意识到了仿佛是自己的使命,是自己内心的一团火,让他不得不去做,丝毫也控制不了他自己。他视画画为最高目标,其他的我们苦苦追求的名利,亲情爱情友情,他都不在乎。
一开始我只觉得他是个疯子,像谢耳朵似的科学怪人,他也只是为艺术献身的疯子。但我越挖掘,才越发觉,他不是。
03.
我们很自然地想要在劳累的时候躺在一张温暖舒适的床上,在困倦的内心需要安慰的时候拥入家人的怀抱,可他不是,只要能画画,他根本丝毫不在意这些。
我惊讶于他如何如此决绝,在没有一个人支持他的时候,自能摆出一副牙尖嘴利的模样,惹得来人懒得与他搭话还一肚子火气,仿佛他已无药可救。
他看透周遭的一切,除了画画他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割舍的。我从怀疑他三观不正,只是个虚伪的疯子,到不得不承认什么怪异在他身上都是合理的。我们总是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要求他人,可只要他自己内心是安宁的,我们根本无权来要求他遵从什么必要的事情。
对于他的勇气,我亦是望而生畏的。本该是安稳度日,脾性稳妥的证券职员,他离开家人孩子,远去巴黎,混到乞丐般的生活,最后又如他向往得那样到达他创作的天堂,塔希提岛,和土著人生活在一起。抛弃了他原有的文明繁华的生活,甘愿隐身密林,换作常人,自是不疯亦颠吧,可他是乐于接受他选择的这一切的。
04.
以前我从未对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如此感触,我不知道为了心中的画卷,竟然可以做到如此地步。
艺术来源于现实,也高于现实。
我们穷其一生,最终不过是想要寻得内心的安宁洒脱吧。我能想象到,当瞎了眼的思特里克兰德在他为数不多的时日里,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四壁及天花板上,那出自他笔下的光怪陆离的世界之时,他已然获得了解放,那一直折磨逼迫着他不得不画出什么东西的念头,终于是消无了。
他既是月亮也是六便士。
于他的一生,40岁之前是地上最不起眼的六便士。
但当他放弃了安逸,投身艺术之时,他便像月亮那般耀眼,原本厌恶与他相识的人倒要借着他的光芒来使自己原形毕露了。
愿你只向着月亮的光芒前行,追逐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