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初稿完成于11月19日下午,由老家开往郑州的火车上。主要写轩主曾听说的、发生在身边人群中的三个爱情故事。存在大量虚构内容,读者不必查明真相,权当茶余饭后笑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爱情是赖以存活的细胞液。穿过这个细胞,透过这层细胞液,不仅有助于了解一个时期的婚恋观念,更对考察该时期的价值趋向、社情民意、公序良俗、变迁大潮等立体层面具有重要参考。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故事一:宁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那在网络时代被滥用的名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道出凡间爱情的无奈。焦仲卿无奈,母命难违,爱妻难舍,最后焦氏“自挂东南枝”,刘兰芝“举身赴清池”,酿就了传唱千年的情殇《孔雀东南飞》!温莎公爵无奈,国体难违,痴情难割,最后抛却皇冠,搁下“日不落”江山,不负红颜,“爱美人不爱江山”,令世界咏叹!
这个故事大概发生在四十年前。同村一对男女青年(按:农村通常是同姓同村比邻而居,但由于存在“倒插门、“拖油瓶”、遗孤弃婴等情形,所以会有外姓男丁迁入。俩人并非同姓,但肯定有拐弯抹角亲戚关系。)天天“鸡犬之声相闻”,日日哥哥妹妹相称,难免情愫暗生,彼此不能自已,乃至私许终身。在那个稍有些封闭的年代中,在那个很有些闭塞的村落里,在那种仍有些禁欲的环境下,这样公然偷吃禁果、似乎有悖风俗的举动,人人得而诛之,人人得而斥之。
自知众人不容,却又不忍彼此辜负。在月黑风高夜,男的用一架捞车带着女的远遁他乡(按:捞车系老家旧时常见的一种人力二轮木板车,大约两米长、一米宽。)在湖北落脚,男的出力,女的做工,竟然养育六七个子女,并且俱已成家自立。后来老两口叶落归根,回到当年逃出的村落。毕竟有情人终成眷属,再说时代已沧海桑田,村民们愉快接纳了这对当年的苦命鸳鸯、如今的白头夫妻。这出“一架捞车,既当床,又当房”的爱情传奇,这些年来一直稳居轩主素材库前列!
故事二: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梅村那句著名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诗句,生动刻画出吴三桂为保护心爱女人而不惜背主、降敌,挨那千古骂名。这个故事,却是一位烈性美女,在丈夫忍气吞声怯于保护妻子名誉时,不惜挥刀砍向造谣生事的另一位女性。
故事发生在二十五年前,女主角是位御姐型美女,多才多艺,热情奔放,粉丝无数。丈夫在银行上班,人是好人,却是个“三棍子扪不出一个屁”的木讷型小男人。但偏偏是这样男人,俘获女神芳心。芳心虽可俘,芳心却难护。
正所谓“美女身边是非多”“树欲静而风不止”,婚后依然挡不住男粉丝在身边聒噪。尽管女的不为所动,但热情奔放的个性使然,却不妨交几个时下所谓“男闺蜜”。
“风流债”往往不问动机、不辨事实、不分是非、不管对错,常常论心定罪,莫须有也!偏偏又是遇到一位“河东狮吼”,风闻丈夫与女主角有些来往,揪住不放!其兴师问罪方式也很别致,逮住这位银行职员欺负个够。隔三差五嬉笑怒骂,女主角丈夫竟也不辨事实,笑骂由人,忍气吞声,唾面自干。明明可能不存在的事情,却被搞得罪证如山似的!
因不堪在小城被吵得沸沸扬扬,女主角情急之下抄起一把刀,向那位造谣者挥去,虽未死人,依然被判故意杀人罪。前几年,待美女刑满,已是白发换朱颜。丈夫呢,却是人到中年,小有成就,另抱娇妻归,忘却旧人事!
故事三: 路过樱花第几桥
清末民初苏曼殊曾为留学日本时结缘相守过的艺妓写过诗句“芒鞋踏破无人识,路过樱花第几桥”。樱花原产中国,后传日本,成其国花。花期很短,开得绚烂,凋得壮烈,令人喟叹。揉碎樱花红满地,个中烈情岂终极!
这个故事发生在大学校园。樱花道旁,媛女成行,幽香四溢,笑语浅吟,人面花颜,相映成趣。赏花学姐浑不觉,已被学弟当花赏。情种栽下,萌芽开花。所憾两人并不识,而学弟又系君子钟情,“发乎情止乎礼”。或尾随其身,同入食堂茶房,或远望其影,送入教室女舍,却始终不曾鼓足勇气,表白一腔痴情。
眼看毕业在即,学姐将要离去,学弟也渐意乱神迷。学校觉得不妥,呼其家人劝回。老父长兄同来,打点行装待归。偶尔路过学姐公寓,彼时已近人去楼空。学弟随意告曰有事,旋即上楼。待父兄感觉不妙,飞奔上去,学弟已从窗下,坠地化成一朵红艳樱花!
那窗,正是学姐平日在宿舍踱步,“站在楼上看风景”的地方。学姐数晨夕、语闺情、谈樱花、聊青春,却浑然不觉,那“看风景的人在楼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