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和谐友爱的家庭里,那么他去思考的关于情感方面的东西就会比较少。因为他的情感区有着各式各样的亲情与友情所包裹着,不像一些家庭不和睦的人就像赤裸着身体投身于这个世界中,没有衣服可以遮蔽身体,那么他自然而然地想要去寻找自己的衣服,他们对于情感的需求会更甚于前者,他们需要大量的爱来填补心中的缺憾。而相较于他们,那些家庭美满的孩子所接受到的信息是:生活是美好的,这从我的父母亲身上可以看的出来,他们和谐相处,共筑未来,我也沐浴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如果现在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或许我应该去好好珍惜,就像我的父亲珍惜我的母亲那样去珍惜我的爱人。但我们都知道的,这世间没有什么东西会是永垂不朽的,就连那永恒的象征—太阳,也注定有坍塌的一天,所有拥有的注定也会有失去的那一天,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十年。在我们失去了一段曾经珍贵的感情的时候,家庭和睦的孩子恢复期明显是会比家庭残缺不全的孩子要短的多,当然这里指的也仅仅是普遍情况,还有的一些情况比如说孩子的思想体系是偏忧郁的,比较悲观,这样的话,家庭的作用就可能只是在很小一个程度上来影响着我们了。所以家庭和睦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孩子本身也会对这种温润的家庭环境有着共鸣与回应,这样才能完全地说明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们的思想带来的冲击不同。
上面说明了在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生长的孩子要比破裂家庭生长的孩子在面对情感的打击的时候要恢复的快,不过前提是孩子对自己家庭的认可与回应。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在一个破碎家庭中,孩子依然能够很好地去看待感情这种琢磨不透的东西呢?例如说孩子因为早年受教育或者看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他无比乐观豁达的心态,这样他或许也能很快地去释怀一段感情,并迅速地调整心态准备迎接接下来的生活挑战等等。我想这种情况肯定也是存在的,因为有很多家庭条件很不好的人他们照样能在外面结交很多好朋友,以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同类,他们能自己筑起一道围墙,把悲伤、忧愁、不快全都阻绝在外,让那些慷慨、感激、信任、尊重和理解透过心灵的大门昂首进来。那么在他遭遇无论生活上的何种事情之后,他们不会在悲伤里面沉浸太长时间,他们知道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道理。这并不是说他们虚度人生或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这种糜烂生活,他们会正确地去权衡生活中的种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轻重缓急,他们会调整好心态去面对生活中遭遇的种种不幸,而不是不管不顾不问。他们是生活的艺术家,纵然没有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进行创作,但他们依然能够把生活这部刺绣图案编织的非常流利顺畅。
谈了家庭给孩子对于情感的认识带来的种种影响之后,我们再来看作为一个孩子,该思考些什么。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投入到生活的洪流之中,在我们生命的前期,即孩童时期我们是最快乐的,每天只需要吃饱喝好穿暖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是我们需要忧虑的事情,所有的大小事情都由父母亲戚包办了;待到我们大一些时,我们开始上学,接触到同龄人,发现原来有那么多跟自己相像的人: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身高,一样的单纯,一样的喜爱玩耍。我们的生活慢慢开始被分成几个圈子,一个圈子里围着的是父亲母亲,再往外扩散一点便是三叔六婶等亲戚,第三层圈子就是我们的同学和玩伴。这时候的我们正处于心智飞速发展的阶段,交友的圈子决定了你将与善良单纯为伍,还是与欺压作祟为友;等到青年时期我们开始产生情愫,对异性有着无可抗拒的亲近性,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是那么好,有时候就像是一场永远都做不完的美梦一样,直到你看见他与别人在一起或者他对你的钟情无动于衷,你才知道你真的是在做一场梦,只不过那时候的你终于梦醒了,发现原来青春也不过是一场短暂的美梦,痛并快乐着;到你成年,你将面临着结婚生子照顾老人的时候,会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起来,相比童年的无忧无虑,你担心的事情越来越多,多到把自己压垮,就像是驮着稻草的骆驼,只等最后一根压向你,然后击垮你的生活,你的全部。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你不再是那个年轻气盛的你了,你现在已经是大人了,要明白生活的本质就是残酷的,无论你是家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总有让你操心让你忧愁的事情,就算现在没有,待时间缓缓流过,总会碰到的,例如死亡。死亡是上帝给予人们最公平的东西,每个人都逃不过死亡,所以才有那么多地科学家致力于去研究抗衰老的药物,最终效果不尽人意。可话又说回来,就算给了你一幅长生不老的身躯又能如何,如果你每天的生活就是睡觉起床吃饭上班下班一成不变的生活,那么你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相反你的人生是一个接一个地失去,失去你的挚爱,失去你的孩子,失去你的老友,当他们长眠于墓地的时候,你只能哀叹惋惜,泪流不止。你会送走一拨又一波的亲人好友,此时的你若能想想,除了一成不变的生活,你还能去做点什么。不说是为了这个社会,为了家庭,就当是为了你自己。你是不是可以动手写下你生活的那么多往昔岁月,让你的后代能领略到你生活在某一个时代的样子;你是否可以执起相机,拍下你所经历的种种瞬间,留下美好的图片供自己欣赏回味;你又是否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感悟做成书卷去各地讲述,毕竟作为一个长生不老的人,你经历过的时间比普通人要多的多,告诉他们生活带给了你什么,又夺走了你的什么,对生活的感悟有哪些,有什么指导建议是可以说给全世界所有的年轻人听的(对于你来说所有的人都是年轻人,这里也是指全球的所有人)。这样看来,是不是觉得自己没有白活,没有白白地占着一个地球的坑洼而什么事情都不做,你也会找寻生活的意义,这样的长生不老才会是有意义的,不然就真的像那位名家所说的:有些人死了但他却还活着,有些人活着却也已经死了。
二
好好享受那些独自一人的时光把,你经历的那些孤独、寂寞、惆怅、忧虑的时光,身边没有人陪伴的寂寞之旅,无论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那么好受的。
这里可能有人要引用天才哲学家叔本华的名句了: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句话本身就没错,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是之于他那个年代或者是之于现在,都能说明问题。但人始终是群居动物,无论从出生到死亡,人接触的最多的除了自身以外,就是其他人。有些人的确可以自己生活,不依靠其他人,不迎合其他人,自己做自己世界的主人,挺好。可这世上又有哪个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呢,除非你说是像那些卓越的哲学家,比如歌德、康德等,他们终日封闭自己潜心研究哲学,可即使这样,歌德也是因为失恋了才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康德也愿意奉献出自己的心智去教城堡里的国王。即便是世间顶级的思想家,他们也会去与人打交道,也会去体验世间的人情冷暖。所以在能合理把握的情况下,我们何不把一部分的自己投身于社会,投身于其他人当中呢,我们也可以遇到知己、爱人,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自身。最后用一句名家的话来划一个结尾:爱从来都不是奉献、奋不顾身、倾尽全力,爱是去成熟,在自身内有所完成,去完成一个世界;为了另一个人完成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