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面的同事要买房子,用来投资。她家已有厦门的车库一个,县城的店铺一个。想转手卖了,凑个厦门单身公寓的首付。因为厦门的地铁快开通,她想趁着时机赚个差价。
有幸坐在她对面听她讲买房的打算。真的就是高手在民间的感觉。她的父母没有大文化,却是敢打敢拼,靠做沙县小吃赚了第一桶金,买了店铺,后来转行做了托管,又买了车位。按同事的话来说,她家的孩子有四个,儿子两个,对未来的危机意识一直很强烈。不仅如此,同事一工作就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险,理财意识十足。同时p2p玩的也很溜。
对比我家来说,我家的起始条件比他家好太多,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我家稳稳的把一手好牌打出了烂结果。
思考让人进步,我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
第一,我家没有危机感。
家庭是双职工,工资属于吃不饱饿不死状态,家里就我独生女一个,父母觉得没必要为我省钱付房贷,没有攒钱意识,所以家庭积蓄也很少。
同时在我初中时期,我的家庭做了一个很不好的决定——我的妈妈从建行辞职了。
理由是仅仅是因为做的很累。
从此,我家的经济收入都来自我爸,为了省吃俭用,我妈真的是十八般武艺的扣、省。 因而也牺牲了自己的社交,成了完全的家庭煮妇,以至于家庭条件好起来了,我妈也是成天打麻将,没有任何追求。
第二,穷人思维害死人。
在这几十年里也不是没有任何机会出现,可是我的父母总是完美的错过。
每每需要投资的事情,我的爸爸总会说:没办法,没钱,我们很穷。事实上这样的思维模式也一直影响着我,造就了我今天做决定的优柔寡断。
这样的话语陪伴了我度过很长的岁月,他们不做任何投资,时时叮嘱我不要羡慕别人,人要知足常乐云云。坚定的认为人的一生有一套房就很好,而体制又给了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这辈子,够了。
每当看到别人的奋斗就告诉我做人不要那么累。每当看到别人的成功就告诉我人各有命,知足常乐。
第三,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当同事告诉我要买房的时候,我着实吓了一跳。然后我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我马上问,厦门怎么买得起啊?月供要多少?我们的工资才多少?如果没涨价呢?如果涨价了没办法脱手呢?
而她一边回答我:买得起啊,就是累一点。月供还不动就找家人帮个忙。房价没涨起来至少也有一套房啊。要卖肯定会卖的出去,只是时间问题。一边定了车票,飞快的决定这周末要去厦门看房。
说真的,我的感触特别大,我看到了我们两个就是思考的两面性:我特别悲观,而她是乐观的。
她的思考模式是:这件事是有益的,我要去做——我要怎么做到这件事——我要去做这件事情了。
非常清晰,明了,同时很有效率。
而我总会让有的没的心思拦住我的想法直到不得不放弃这件事情。
事后我告诉父母同事决定买房的事,我爸爸扯着嗓子喊:她知不知道厦门房价多少贵,她怎么敢去买,而且还有手续费,契税七七八八,她一定会后悔的,投资房子哪里有那么容易。而我的母亲在一旁频频点头。
那个瞬间,我想,做孩子的父母,其任务不仅仅是要养活孩子,更重要的是打开孩子的眼界,诚然,这一点,我的父母做的很差。
事实上,我发现坐在我对面的同事,的确更富有效率,做事更果断,思维更活跃,不会常常感受到压力。
这个同事并没有特别貌美,但是她从她的父母身上汲取了很多优秀的东西:非常相信努力有回报,认为人不能停止折腾,好好对待生活生活也会好好的对你云云。
如果问,人与人之间到底有没天生差距的话,我在我和同事之间简直看到了一条银河。但同时我也感谢她,她让我看到了别的光,父母是谁我们不能改变,父母的思维我们不好改变,但我可以做好自己人生的主人,有一句话说:当你走的很远的时候,父母的影响也就变小了。
祝愿她可以在厦门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而这件事情也对我这个狭隘的眼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对我以后建立家庭,对我以后教育孩子等等事情都会有新的感知与调整。
我由衷的希望,人与人的天生差距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被有觉知的人缩小,再追平,最后领先,直到拥抱住那个你想要的美好人生。
扭去:92年妹子,瑜伽老师。简书推荐作者。
美好生活的践行者
目标:28岁前攒到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