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到《悲惨世界》这个名字要讲到这部电影的由来,《悲惨世界》是在纪念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诞辰210周年暨《悲惨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际,由汤姆·霍伯执导的一部电影,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可能有很多人会望而生畏,但这部以《悲惨世界》为名的电影实际上是为了弘扬一个《光明世界》。
影片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穷苦的冉阿让因为仅仅偷了一块面包而入狱多年,最终获假释却再次无视法律,不得不开始逃亡。被收留他的主教感化后,冉阿让决心洗心革面,开始新生活。十年后他成为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却一直受到警官沙威锲而不舍地追捕。
电影中有很多人性和法律之间的斗争,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面包入狱,而且还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这在现在看来应该是可以被原谅的行为,但当时刻板的法律并不考虑社会的问题,而是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归于触犯法律的人身上没有任何的同情心。其次便是芳汀,她的命运更是悲惨,本来只是一名纺织工,但却因为年轻的容貌被身边的老织工嫌弃,最后被集体赶出了织工厂,不仅如此,在外面四处流浪的时候只能把自己有的所有东西卖掉去寄养自己的女儿,到最后只能卖身来维持生计,而且本来她是不愿意的,竟然因为反复的推脱被一个有钱的人诬陷,并且告上了警官。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的无理,只有有钱有势的人才能安稳的过日子,那些弱小的人只有被欺负的份。
其实电影中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精神,最经典的就是冉阿让的那种毅力,他不停的在帮助别人,先是芳汀,又是芳汀的女儿冉阿让自从被教父“洗礼”后,就一直乐于帮助他人,因为他曾经也是不严谨的法律的受害者,所以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沙威虽然一直在追捕冉阿让但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像他那样尊崇法律丝毫不触犯的人,当然不只限于法律,像是规则等一样。芳汀也是为了自己的女儿不顾一切,最后至死的时候都不忘把女儿托付给冉阿让。
在或者把这个影片换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沙威和冉阿让的对立,某种程度是正义与爱的抗争。沙威严格捍卫法律,法律就是法律,犯罪就是犯罪,一切严格执行。冉阿让则是对所有人以爱和包容,尽可能的帮助他人。这样一场对立斗争的结局是沙威自杀,冉阿让安详去世,说明了作者最后支持的是爱的主义。
所以这样看来,这一部“悲惨世界”其实并不那么悲惨,它其实是在宣传和平和爱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