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斯塔夫·克林姆特作品《吻》
这一吻,以金箔表现,辉煌璀璨,自成风景。
这一吻,入无我之境,激情灿烂,定格永恒。
作为世界艺术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美术界表现主义分离派的创导者,古斯塔夫·克林姆特可谓名噪一时。
不仅因为他那独具强烈个人风格的装饰艺术绘画,更多时候还因为他被贴上情欲画家的标签,以及他的裸体画作经常引起很大轰动的性丑闻。
也许正因如此,有人看克林姆特最有代表性、最为有名的作品《吻》的时候,只从画中只露出部分手脚和头部、在金黄色外衣紧密笼罩、严实包裹下的两人身上,竟然不可思议地看到了情欲。
这“眼光”,不可谓不毒!
作为克林姆特最成功的画作之一,作品《吻》也确实展示出了克林姆特独特的个人绘画特点:耀眼夺目的金箔装饰,强烈的色彩,简明的线条,东西方结合的装饰意味“镶嵌风格”,以及扭曲变形的人体等。
可是,我们从《吻》中看到的真是不可抑制的情欲吗?
画面很简单,只是两个人拥抱在一起亲吻,脚下一小片开满鲜花的草地,其余部分全是像中国古代山水画中一样的大面积留白。
一个身披金黄色巨大披风、皮肤黝黑、身材健壮的短发男人,双手紧紧托抱着双膝跪倒在他面前的女人的头部,侧着身子俯下头亲吻着心爱的女人侧仰着的青春白嫩脸庞。
一个女人则是身穿带有彩色花纹的金黄色长筒裙,紧紧跪倒在心爱的男人面前,显露红晕的双颊侧仰,双眼紧密,左手紧紧抓着托抱着自己脸庞的男人的右手,右手则是紧紧抱揽着男人的脖子,无限深情地享受着心爱男人的亲吻。
男人亲吻得很投入,很陶醉,紧紧的搂抱,弯曲的十指,长伸的脖子,又显出男人亲吻得十分有力。
女人皙白的脸蛋上飞跳的两团红晕,扭曲的身段,变形的双手,想要钻透草地的脚趾,无不配合并显露出被爱人亲吻时内心的喜悦、激情的释放,甚至全部身心亢奋的痉挛。
画面多美啊。
两个亲密的爱人,紧紧拥抱,热烈亲吻,两人一样颜色的衣饰,通过两人的紧密举动直接合二为一,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整体。
男人巨大的披风紧紧包裹着用情至深的一对恋人,仿佛向外界宣示着两人的水乳交融,两人亲吻时的物我两忘。
草地上开满着的五颜六色的鲜花,都长着一张张嘴巴,几近狂欢,为一对恋人摇旗呐喊,祝福着。
直到男人披风的下摆和女人身上一道道连缀着一个个金色三角形的长条饰品下垂、延展到草地上,与那些花儿融为一体。
最后,只有一对忘情亲吻的恋人所组成的一个巨大金黄色“个体”,与眼前近景处的粉绿花草地,互相辉映,互相添光增色,其余的世界一片暗黄,一片虚空。
整个外部世界,仿佛都不存在了。
这一吻,自是一道辉煌璀璨的风景。
这一吻,一对恋人的激情灿烂,在画家优美的笔触下,被定格为永恒。
也许是那一对拥吻的恋人,也许是画家本人,在那像保护茧一样的金刚罩下,触碰到了那彼此交融,自私而又超然,让人全心投入而又充满战栗,与世隔绝的爱情的核心。
爱情是什么?爱情的核心是什么?
那早已不是一对恋人的热切欲望,不是恋人彼此燥热的身体,那是一种超脱世俗后深邃孤独的神秘感,那是一种富丽典雅不可名状的抽象美!
看着这一对拥吻的恋人,看着近景处开满鲜花的草地,我们的视线慢慢跳过了恋人,跳过了恋人的这一吻,也跳过了眼前的花草地,投向了更远的远景。
远景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只是留白。一片虚空。
正是这留白,正是这虚空,我们又想到明处恋人拥吻之外,画家的象征手法更是最大程度地给予我们观者对画作的充分联想,无尽的神秘感,和画家不能言说的超现实的画外之音。
于是,我们试图通过画作,通过这对恋人的拥吻,理解画家眼中与心中爱情的美丽,与恐慌。
画家笔下的爱情那么美,有恐慌吗?
潮起潮落,激情过后必然归于沉寂,甚至死亡。
那片虚空,那处留白,不正是画家心中,这对恋人眼中混沌无状的世界吗?
混沌的世界,无知的未来,激情过后的恋人,又将何去何从?又会如何面对呢?
一对恋人合二为一的整体形象那么美,眼前的花草地那么美,可是,那花草地纵横线整齐分明的边缘,戛然而中止;这对全心投入爱情的恋人落脚之外,除去一小片花草地,只是一片丑陋的世界。
热恋的情人眼里,只看得到心爱之人的美,只看得到眼前飘忽不定的东西的美。
可是,他们能把外部丑陋的世界,一直隔绝于二人私密空间之外吗?
近在眼前的美景,对远处世界的刻意遗忘与不分明的强烈对比,无疑使我们欣赏完拥吻的恋人之后,狂喜的心逐渐平复,逐渐冷静。
似乎,我们平静下来的眼睛,在留白处,在混沌中,在花草地纵横线整齐分明的边缘,我们模模糊糊看到这对恋人竟然身处于危险的悬崖边。
悬崖上的草地,花团锦簇,这对恋人立于悬崖一角,尽情体验着爱情的美丽与甜蜜,对激情过后的极度危险浑然不知,对绚丽爱情的瞬间死亡浑然不知。
激情过后的爱情,也许就像草地上盛开的鲜艳花朵,很快就会凋零;激情过后的恋人,也许再也无法回归到这个丑陋的世界,直接坠入无边的深渊。
我们观看着画作《吻》,我们看着这对沉醉在幸福爱情中的恋人,我们仿佛也感受着亲吻的恋人年轻的生命,狂喜的心情,炽热的情欲。
我们仿佛感受到这对恋人在激烈亲吻过后,即将来临的狂风暴雨般的情欲,肆意释放。
我们也仿佛感受到两人旺盛的生命活力,在灿烂辉煌的衣饰包裹下,倏然达到顶峰,然后,瞬间崩塌,走向消亡。
也许,正因为我们能在画作中充满着神秘性的象征笔法里,看到那对拥吻的年轻男人最亢奋的内心,以及他们最原始的人类欲望。
所以,有人指出青年男女衣饰上分别代表男人的黑色长方形,和代表女人的圆圈符号,是画家克里姆特画作中特有的表示情欲的符号,在此符号的隐喻下,他们理所当然,就能“不可思议地看到了情欲”。
辉煌璀璨的画面,有人可以看到情欲,有人可以看到画家心中爱情的美丽与恐慌,也有人可以看到永恒的真爱,又有人可以看到纯美爱情的瞬间幻灭。
画作《吻》,也许正是一面不仅反应画中恋人的深情,而且又反应观者本人的眼中、心中对爱情深层次认知的镜子。
面对“这一吻”,我们对待爱情有着怎样的态度和期许,我们就能从“这一吻”中反观我们自己。
这一吻,与满园的春色一起绽放,转眼间却可能衰败凋落。
这一吻,融入时空超然世界之外,激情后却似乎直坠深渊。
或许,我们无视任何自己的想象,无视画作中任何的所谓神秘感,所谓象征意义,无视我们任意理解或曲解的所谓画外之音,我们只选择相信最简单的第一印象,和第一美感。
于是,我们重新审视,再一次最直观地观看“这一吻”,我们忽然又发现:
这一吻,以金箔表现,辉煌璀璨,自成风景。
这一吻,入无我之境,激情灿烂,定格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