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二年,守丧期满的苏轼准备启程回京复命,他没想到,这最后的一眼竟成了永恒的诀别。此后的半生,他大多在颠沛流离的路上度过,直到在常州平静地死去,再没能回到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故乡。
西湖岸边,赏一池春水,映出远处的群山如黛,他歌:“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超然台上,看斜风细雨中的万家烟火, 他唱:“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雪堂门外,醉听滔滔白浪拍岸,他吟:“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凉夜月下,品尝圆珠似玉的荔枝,他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桄椰林里,感受黎族人民的深情厚意,他道:“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苏轼的一生漂泊不定,尝遍世间疾苦,但苏轼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任何地方都能深深地扎下根来,伸展开自己的枝叶。
故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太多太多。故乡之于我们,是小巷里传来的饭香,是伙伴们游玩的呼唤;是在屋檐下听那冷雨滴滴,是在躺椅上看那花落纷纷;是少年离家的古道和夕阳,是老来还乡的乡音和热泪;是身在异乡的明月和邮票,是落叶归根的土地和念想……人们留恋故乡,因为故乡给人带来熟悉的安定感,那里有我们所热爱的一切。身在故乡,人们可以放下一切的疲惫和伪装,拥抱最真实的自我。
而现如今,无数的人们被迫背井离乡务工求学。立于异土,远走他乡的人们似风中的飘絮,又如雨打的浮萍。向前,不知何处是终点,那是融不进的城市;往后,却发现无路可退,那是回不去的故乡。
华灯初上的夜晚,每一盏灯都是一个温暖的家。然而万家灯火,却没有一处属于你我,心里也就不免生出一丝孤寂和陌生。繁忙的工作、高额的开销、陌生的环境、紧张的节奏、不适应的水土,常常使人们的内心变得慌乱与闭塞,再激不起半点对于生活的热情。
人们终其一生慌乱地寻找,寻的就是一种心安。然而人们总是忘记,那个看似永远的家终将消散,真正安定的地方在人们的心里。
因此当我们被迫漂泊之时,是否也有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淡然?
是否也有苏轼“到处长如到旧游”的气定神闲?
是否也有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
生命是一条小船,在时间的长河上漂流。既然已是不系之舟,那就随缘委命,随遇而安。
此心既安,精神也就不再流浪,留下脚印的地方处处都是故乡。
此心既安,天涯海角亦是吾乡,万里征程亦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