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旅行是一种病,不要轻易被感染
如果你还没有去旅行过,那么请谨慎考虑好再行动,因为旅行会上瘾!当你有过一次旅行,你就会蠢蠢欲动预谋着下一次的行动,世界之大,吸引着我们的地方太多太多,你知道的越多,这个世界对你的诱惑就越多。
失恋了,你想去旅行,郁闷了,你想去旅行,落寞了,你想去旅行,工作不顺了,你想去旅行,和家人吵架了,你想去旅行,总之,一旦旅行上瘾,无论遇到什么事,你都想着通过旅行去释放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是病,得了,就比较难治。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而且爱好在此,那么我无话可说,尽情去享受,如果你时间金钱全部有限,但是就是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那么远方其实也就那样。就如梦中情人只能活在梦中,一旦从梦中走出来,她就碎在了现实里。
我也曾是一个向往远方,并走在路上的人,以前是单纯的为了走出去看看,而现在,放佛只是为了走而走,旅行本身对我的诱惑已经不在,人文山水,不过如此 ,何况,世界上本就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得眼睛,在我们自己居住的城市也有很多美景可供欣赏和消遣,何必走那么远,何况就如我说的,旅行是会上瘾的,渐渐地,你只是为了旅行而旅行,不是为了美景才出发,你的出发是为了安抚你浮躁的心。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非要是“远方”。因为没有目的,只是为了走一程,这种方式的放松,是可怕的,它失去了旅行的意义。
旅行是为自己享受,还是给别人炫耀
如果你觉得你的旅行是高尚的,你是为自己出发,你的旅行是为自己内心的某种修行或者某种实践的研究,那么你上路吧,只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行,因为这样,你就不会再旅行中“迷路”和迷失自己。
还记得导游最常说的一句话:中国式旅游: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疯狂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现在真真出发的人中,有多少可以做到潜心修行这场旅行的意义,我们的旅行,如果不在朋友圈轰砸一番,是不是觉得自己白去了。有多少人把心思放在了好不容易走到的远方,有多少人用心去感受你到达的远方?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城市去别人待腻的城市。既然去了别人待腻的城市,你做的还是和在自己城市一样的事,那你的出发有什么意义。坐在车上,你不去看看那个陌生城市的街景和人群,感受那里的文化,却一头扎进手机里,你觉得你坐的车和在你城市坐的车有什么区别。于你而言,这样的旅行无非是出了一趟差,不算远方。
我曾经试过这样的一场旅行,不带手机,拍照用相机,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可以脱离手机一整天,而我却在为期十二天的旅行途中不带手机,不发朋友圈,实话说,刚开始一两天确实不适应,但是第三天开始就已经适应了没有手机也不影响我更好的旅行,因为我是为自己出发,而不是为了发朋友圈给别人炫耀。可现在又有多少人无论是在远方还是在自己城市被手机捆绑。
所以我想问问那些行走远方的旅行者,你的出发是为了什么,你不发朋友圈告诉所有人你在哪旅行呢,你不因为发出去一些美图而等待别人的点赞和评论,你还能好好的旅行吗?如果你可以,那么恭喜你,你的旅行比别人更有意义。
你为什么要去远方
我们总是说向往诗和远方,可是孩子啊~你指的诗和远方可以是生活的调味剂,但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和主旋律,如果能搞清楚这一点,那么你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的追求你想要的诗和远方。
我曾经一度迷失在旅行中,一开始我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决定出去走走,可是走着走着,外面的世界对我诱惑已经不大,但是我还是在行走,突然我觉得旅行是一件累人的事,而以前我不这样认为,每次出去我都像打了兴奋剂,不怕苦不怕累,而现在,我明明觉得他是一件累人的事,想停下来,但是又停不下来,我无法体会旅行的乐趣,只是呆板的执行旅行的过程,这是错误的。
出发的理由可以有很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生至少要两次冲动,说走就走的旅行,奋不顾身的爱情”,这些信条都可以成为我们行走的理由,那就算没有理由也可以出发,因为远方比较远,所以我们愿意把它奉为海市蜃楼去追求。
但当真正行走在路上时,我们又不知道自己在看远方的什么?我也开始静静的想,远方的意义的是什么?我追求到了什么?我这样只是一味地走,却忘了停下来思考,应该是“迷路了吧”,其实无论是旅行还是人生,我们需要一个缓冲期,让自己停下来思考和修正。
没有去过远方,心里向往远方,真正到了远方,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远方。所以想清楚了再出发吧。
妈妈,那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