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绝对是近期最受好评的国产剧。
开局漂亮,且至今还看不出烂尾迹象。
播了12集,豆瓣评分人数从四千多攀至三万多,评分仍稳定在8.5。
可见,《精绝古城》经受住了观众的检验。
国产同类剧这几年一直是“天坑”,但正午阳光用他们一贯的良心,破解了盗墓剧谁碰谁死的难题,让这个强大而又敏感的题材,还原出它本来的华彩。
而这一切,最该感谢的,必须是它背后的男人——
孔笙
孔笙是《精绝古城》导演。
光听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但不夸张地说,一半中国人都看过他的剧。
孔笙的戏基本没砸过。
早一点的,《生死线》《闯关东》。近一点的,《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战长沙》。再近一点,《琅琊榜》《欢乐颂》。
部部称得上是国剧经典。
不仅作品精良,孔笙还培养了一帮拍剧的人才。
被人奉为“国剧门脸”的正午阳光,孔笙是团队公认的大哥。
《伪装者》导演李雪,《他来了,请闭眼》导演张开宙,甚至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都是孔笙手底下出来的人。
然而,作为国剧顶级导演,孔笙的名气甚至拼不过于妈。
这多少与他的性格有关,孔笙个性低调,不喜张扬,比起被媒体曝光,他更喜欢在幕后静静打磨作品。
幸运的是,上周一,表妹受邀对他专访,终于见到这位难得露面的导演。
当天横店天气阴冷,下着小雨。孔笙出现在表妹面前时,已是下午4点多——他刚从片场赶到酒店。
孔笙一身卫衣搭运动裤装扮,给人憨厚、实在的印象,而留着的短短羊角胡,又多少泄露他的艺术家范儿。
孔笙原本学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却跑去干了摄影,跨行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自己喜欢。
之后一步步从摄像助理,到主摄像,到副导,再到导演,强迫症是他一直以来的标签。
他承认:摄影出身的导演,都对画面有点儿强迫症似的追求。他很喜欢的张黎(《走向共和》导演)是这样,他也如此。
孔笙作品的辨识度极强,简而言之,有一种高级美感。
以《琅琊榜》画面为例,首先在色调上,就和其他高饱和、色彩浓烈的古装剧不一样。
整体画面色调偏冷,给人一种素净之感。没有大红大紫闪瞎眼的色彩,更能表现历史剧的厚重。
其次是构图,对称构图、三角构图、黄金分割、视觉重点等等。
其实这都是摄影里基础的构图方式。
但是观众长年忍受着国产剧粗糙、不考究的画面,因此《琅琊榜》规整、大气的画面一出来,两相对比之下真是感人至深。
强迫症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画面构图,还体现在布景道具。
几乎每一部孔笙作品都会被挖出一堆给跪的细节梗。
正在热播的《精绝古城》,胡八一刚到北京大街上,一股浓浓的年代感就扑面而来。
街边骑自行车卖冰棍的小摊儿。
骑着三轮车卖早餐的小贩:煎饼果子、豆腐花、油条……
一闪而过的灯具店、饭店。
连王胖子蹬的三轮上都贴了以前那种旧式贴纸。
外边的布景良心还原,家里边也没马虎。
上世纪家家户户都有的脸盆、黄色铁碗、人民群众都背的军绿色挂包。
剧中一闪而过的龙套角色用的就是同款包包。
整体风格,都一反以前盗墓剧令人尴尬的虚浮。因为在孔笙看来,电视剧只有把氛围营造好了,才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孔笙的剧组也常被网友戏称处女座剧组。
他们对细节的打磨近乎苛刻。
《精绝古城》前几集出现的辽金古墓,墙上精美的壁画都是剧组参考各类资料,花大力气制景做出来的。
吓人的大怪兽红犼,用了特效化妆技术,专门做了倒模面具。
闪过不到10秒的墓中小孩,很多观众以为是真人演员。
其实是团队做的道具。尸斑、青筋,都非常逼真。
今天,大多数人看网剧,都是浮皮潦草地看,但孔笙仍不愿敷衍了事——即便观众可能看不到。
因为只有构建起足够丰富绵密的细节,才能做到他要的真实。
拍什么得像什么。拍80年代就要像80年代,拍50年代就要像50年代,拍现代就要像现代。
孔笙特别提到他在追的一部美剧——《罪夜之奔》(这剧表哥以前也推荐过)。
人家那剧拍得真讲究啊,律师是律师,小孩是小孩……我们(国内)的往往就(拍得)不像,不真实。
而今天太多的国产剧,少的,就是这份对真实的尊重。
现代戏,家里基本不用布景,直接样板房里拍。
战争戏,手撕鬼子、裤裆藏雷,主角一人干翻一个营。
古装宫廷戏,主角一跃就是3米高,弹跳力惊人。
外在是轻视美术置景、逻辑推理,内在方面,更是从根源瓦解了这些故事存在的根基。
观众看这种剧,就像看平行时空一场与我无关的猴戏,我们或许会因为他的丑形怪状哈哈大笑,但绝对不会发自内心地鼓掌。
因为感受不到那种血肉扎实的痛感。
一部剧要想打动观众,首先要让他们产生代入感。
就说《欢乐颂》,原本只是个普通IP,却引发了强烈反响。
为什么?就因为孔笙以作品照见现实。
现实的布景,樊胜美、邱莹莹、关雎尔三个人合租,空间狭小,东西多。
现实的道具,樊胜美爱打扮,她的房间里就全是高跟鞋和衣服。
关关一门心思都在工作上,房间贴满了便利贴。
邱莹莹是不谙世事的小妹妹,房间就是花里胡哨的风格,还贴着动漫海报,摆着动漫玩偶。
现实的服装,女高管安迪,穿的最多就是黑白灰套装。
穷但又爱美的樊胜美,一般都是淘宝爆款风,费劲地在凹S曲线。
正因为种种细节都深度触及了现实,人物才能创立;人物立起来了,我们才能找到故事与生活、角色与自己发生情感的通路。
在关照现实的同时,孔笙导演并不想放弃自我表达。
在他看来:“我们是温暖现实主义”。
纵观孔笙作品,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种贯穿的人文关怀。
《战长沙》透过战争讲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琅琊榜》是匡扶正义的家国情怀。包括有争议的《欢乐颂》,孔笙想传达的也是努力向上的精神。
“人物内心最坚定的力量,才是我们想表现的。”
所以,即便是带点魔幻的《精绝古城》,孔笙也希望将重点放在人性,“踏踏实实地走人物,讲故事,一切有解释”。
不就有网友评论,他硬是把子不敢语的怪力乱神,做出了一股三观端正的现实主义风范。
这次和孔导交谈,表妹一个特别深的印象是,每当说到观众,他都会用上“孩子们”这个词。
拍战争戏,年代戏,是希望能向孩子们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拍那种热闹的剧也会有人看,但我们想向孩子们传达一些好的东西。
坦白讲,在今天绝大多数中国电视剧都在献媚观众、算计收视时,有这么一位导演还能敬畏现实,并试图输出一种主流健康的价值观。
表妹无法不为这样认真、负责的人终生鼓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想找个人养的柳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