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户外运动中的危险,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信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又要遵守纯粹的攀登理念,往往只靠一个人solo是无法实现攀登梦想的。
这个时候,得结组,就是找伴。登山这个圈子里面为什么流传着“找攀登搭档比找老婆还难”?其本质就是“信任”。
这个信任——直接关系到生死,搭档的一不留神我的小命就没了,直接了当。因为保护不当导致伤亡事故不胜枚举。
而找老婆——毕竟只是关系到下半辈子的幸福问题,与生死的关联没登山搭档这么直接。
看看上面的对比就知道:对搭档的信任真是比老婆的信任度还要高。
什么叫肝胆相照?什么叫生死与共?什么叫“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电视剧里面都有点扯淡,而在登山领域是真正切切存在的。
而这种信任关系&依存关系是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的,恰恰因为这一点,这种关系放射出无与伦比的纯洁的光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当然 不是每个户外爱好者都会参加极限运动的。但是我们在非极限户外运动中的许多决策和行动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
(1)你得领队真的可靠吗——有没有经过专业有素的训练?他们真的熟悉这条线路的情况吗?危机关头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吗?
(2)前往户外目的地的交通方式可靠吗——司机会不会疲劳驾驶?汽车本身有没有保障?
(3)你的登山装备可靠吗——水杯会不会释放致癌物质?衣服会不会污染你的皮肤?登山杖真的可以承受你身体的冲击吗?
(4)。。。。。。
问题是:我们真的信任他们吗?
其实不然,不是我们真的信任他们——我们一方面疏于&懒于考虑这么多,单方面认为这些没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跟随别人的看法(既然别人也来了他们也肯定考虑过这个问题),于是放弃了独立思考;最后就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判断他们是否值得信任。
特别是在当前户外活动越来越火爆的情况下,户外活动伤亡事故时不时见诸微信&微博&新闻,其背后原因就是——被户外爱好者们的“信任”的东西不是真正“值得信任”的。
问题来了: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谁还有时间去管哪么多?
所以这里就出来一个简化的方法——品牌化。就像我们买衣服买车一样,谁有空去了解面料的是不是会伤害皮肤&发动机会不会上坡时熄火呢?都没有时间也没有这个专业能力,唯有靠口碑——本质就是品牌声誉。通过品牌背书来简化我们的思考和选择过程——也就是判断是否值得信任。
第二个简化的方法——行业标准。行业协会或者国家标准相关部门通过制定行业门槛和活动组织标准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可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