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听《不吼不叫》这本书,有几点感触:
1.自责并不能让一种行为改善,而是没有改善的动力。
2.注意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区分选择和威胁。
3.觉察自己的情绪,并记录,才能循序渐进把自己的吼叫改善。
4.了解清楚自己孩子的气质,才能更清楚他行为背后的原因,不会因为他的某些行为气急败坏。
5.家长作为给孩子定基调的人,有些事不允许孩子做的时候,就不要以“行不行”“好不好”结束,而是说出简单容易理解的语句,让孩子执行。
6.很多时候我们的吼叫是迁怒于人的行为,用大人的视角看孩子行为,就会觉得孩子很幽默,很好玩。如果以孩子的视角看孩子,就会容易和孩子较真,自己怒气上头。
7.不要跟孩子记仇,尤其是冷战,会让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甚至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