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目前小学三年级,以前每次语文考试做阅读理解都有这样的感觉:文章都读懂啦,每一个问题都认认真真的回答了,可很多道题还是被扣了一分两分!查尽各种资料进行了半年的系统训练,这次期末改变很大,和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的小学生都特别聪明,阅读文章本身对绝大多数低年级孩子来说都不难,几乎没有孩子做不到。但是,从读完文章到得到高分之间,还有两件事要搞清楚。一是读懂题目,二是写对答案。听起来很简单吧?但不强调做起来并不简单。
先说第一个问题,读懂题目。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叫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小朋友们都很熟悉。故事读完都没有问题,没有难度,那现在出一道题目叫做:请问小马是个怎样的孩子?
第一位同学叫小王,小王就写小马是个好孩子。这个答案你给几分儿呢?肯定给不了几分吧!问题想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很具体的,是小马区别于其他孩子的特点,而不是想得到一句正确的废话。就像我问你:你今天吃的什么呀?你说我吃的饭呗,你在那看什么呢?我看的书呀。这样的答案就没意义,是吧,所以这个小王的答案肯定是不行的。
这时候小李来了。他非常善于说话,滔滔不绝。他说:小马呀,他可好啦,他没有受松鼠的影响,也没轻易听老牛的,而是回家问了妈妈。你瞧,他写的手都酸了。那你觉得他能得几分儿?可能也只能得五分。因为他并没有回答小马是怎样的孩子,对吗?他是说了小马做了那些事情。所以呀,即使他的最后加了一句想法。可能判卷老师都被前面的那些废话,挡住了眼睛。
第三位同学就答对了。他说:小马是个懂事谨慎勇敢聪明的孩子。你看他的句子虽然不长,但他回答的每一个点都是题目想要问的,是小马区别于其他小朋友的特点。这样的,这道题就拿到满分了。
孩子需要知道每一道题,实际上问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去寻找最正确的答案。这是第一点,读懂题目。
第二点呢,就是写对答案。
每一个问题呢,问的方向都是挺明显的,怎样的孩子是吧?你就去像第三个孩子一样把这几个词一个一个都找全。那我再举个例子啊,
还是小马过河,再出一道题。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故事。三位同学肯定都能读懂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又来了。小王,他说这个故事讲述了小马帮妈妈拖麦子的事儿。还用你说吗?每一只小马都可以帮妈妈拖麦子,每一个小马都会过河,小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提供的信息也太少了。
你们发现没有啊,这样的孩子的思路是:我反正就说一句话,这句只要没错就行,虽然符合事实,符合文章,但是没有提供有效的信息呀!
再听听这个小李的,就是话痨型的,故事说小马的妈妈叫他驮麦子去磨面,路上遇见一条河,松鼠说......老牛说......实在太啰嗦了。
那就只能请出我们的第三位同学啦。他就想,这个事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我好像听老师讲过,如果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故事,那一般就是要素串联,要素串联就是要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要写进去,而且老师说了起因写一句话,经过写上一到两句,结果,再写一句那好吧,那我现在就来写一句起因吧,起因是小马要帮妈妈拖麦子过河,经过是他不知道深浅,松鼠说水深危险,老牛说水很浅嗯,结果是在妈妈的鼓励下,她摸索着过了河。我把这四句话串起来呀,就是个总结,概括,不多字也不少字。再数一数有没有多余的,再读一读是不是很流畅,打个草稿,然后腾到了卷面上。一不小心知道题目,他又满分了。
所以呀,你看见没有啊,要问读懂没读懂,这三个孩子可真是都读懂了,但你要说谁得高分那,还是第三位同学。他不仅认真的去读了题目,概括了主要内容,而且在写这个题的时候,还认真的琢磨组织了,想着我该从哪几方面去概括该把那些字删掉,该怎么样把句子说的又短又简练。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生活中,也接触这样一些小朋友,就是不太会看门道光会看热闹,觉得自己答了这么多,标准答案字数竟然这么少,我白写了。或者是这次写少了,下回我多写点,其实这都是比较肤浅的,属于看热闹的类型,我们一定要去看答案是哪几部分构成的语言又是怎么组织的,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答案,越来越接近标准答案,
说到标准答案,有同学就问:不是有答题模板吗?我多背模板不就行了吗?其实模板就像盘子,你不会做菜要盘子有什么用呢,还要活学活用。好了,所以说,低年级小同学阅读之所以失分,最主要的就是没做到点儿上!我们总结一下。从读完文章到得到高分之间,有两件事要搞清楚。一是读懂题目,二是写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