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已然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无疑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消费升级,这为许许多多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面对同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不同的企业却作出了不同的判断,有的说是高端和高价,有的则说是平价和性价比。那么消费升级到底升的是什么呢?对于企业而言,未来的发展趋势又究竟是什么呢?
消费升级一般指的是消费结构的升级,即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而至今中国共出现了三次的消费升级:第一次消费升级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表现为粮食消费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这一转变对我国轻工、纺织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强烈的拉动。第二次消费升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表现为老三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和新三件(冰箱、彩电、洗衣机)作为一种时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各种家用电器(彩电、冰箱、空调、微波炉、影碟机)的消费快速增加,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次消费升级即我们目前正在进行中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表现为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迅速增长,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以上三次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所谓消费升级其本质是需求的升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根据强度的不同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5个层次,并且是呈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阶梯状过程,当低层次需求被满足或部分满足后,人们就开始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第一、二次消费升级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需求解决方案的升级,其所满足的需求还是主要集中在生理和安全两个需求层次;而此次(第三次)消费升级,则主要是基础层次的需求(生理和安全)饱和之后,向高层次需求(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跃升。具体表现则是过去人们更注重的是食品、服装、家电等物质层面的需求,而现在则更注重教育、娱乐、文化、交通、医疗保健等精神与服务方面的需求。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是旧行业的衰落与新行业的兴起。行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般都会经历初创阶段(导入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随着低层次(生理与安全)需求的饱和,那些满足此类需求的行业就会相应的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表现为销售下降、利润降低;同时新的需求(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开始释放,催生出新的行业,并由导入期进入快速成长期。对应于此次消费升级,则是食品、服装、家电等满足物质层面需求的行业开始衰落,而教育、娱乐、文化、交通、医疗保健等满足精神与服务需求的行业开始出现和成长。所以消费升级可以看作是批量化的行业生命周期曲线间的跃迁。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这一轮的消费升级需要核心把握的关键词是“品质”,即消费升级升的是“品质”。
首先对于那些处于衰退期的旧行业的企业而言,要想求得生存就不得不一方面提升产品的品质,一方面降低产品的价格,通过性价比获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这一点在服装零售行业体现的特别明显,国外的好市多(costco)、优衣库、无印良品、国内的名创优品、小米、网易严选、卷皮(平价零售)都是这一趋势之下的实践者。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性价比的关键在于品质,而不在于价格。性价比的获得在于品质的提升匹配一个低于人们预期的价格,而不是通过降低价格来使得低品质的产品具有性价比。也就是说现在消费者在作购买决策时,产品品质成为优先考虑项,而不像是以前的价格是优先考虑项(只要价格比竞争对手低,就能卖的出去)。
其次,对于那些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新兴行业的企业而言,竞争的关键不在于产品的高端或高价,而在于“让生活更有品质”。这一轮的消费升级的核心驱动群体是城市的中产阶级,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其追求的是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之后的让自己生活的“更好”,比如以前吃普通的食物来填饱肚子,而现在要吃有机绿色食品以追求健康;以前用一把普通的铁质菜刀,现在可能会用一把更高档的陶瓷刀;以前可能生病了才去医院,现在就要定期的进行体检,日常生活中还要各种养生保健;即无论是对物质品的需求还是对精神与服务的需求,都是围绕着自己的生活以使自己的生活的更好更有品质,而不是对于脱离生活满足炫耀性需求和进行身份认同的奢侈品(高端高价)的追求(对于高档品和奢侈品的具体区别可以参考李叫兽《真不巧,这次“消费升级”不太一样》)。我们看到,现在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更多的追求产品的个性化和设计感、产品的体验和情感因素,人们的消费满足的不再仅仅是功能性需求,更多的是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享受生活、开拓视野、提升自我)。
总之,消费升级是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其本质是人们需求层次的升级,消费的升级带来旧行业的衰落和新行业的崛起。对于企业而言,面对这一轮的消费升级需要核心把握的关键词是“品质”,即消费升级升的是“品质”。